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大众阅读

善恶的基因

善恶的基因.png
作者:叶首德 ISBN:9787510840333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6-05-01 版次: 印次: 页数:288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38.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本书从心理学和伦理学入手,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讨论。“善”既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非常实际的标准。面对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大转型、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日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个善恶模糊的年代,我们应该怀着对历史负责的心态深度思考:过去的善现在为何容易被一些人作为恶行的工具?善在今天到底还有什么含意?善的本源又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

 

  叶首德(笔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士学位,曾任职中国外交部,担任职业外交官,在驻外使馆工作多年。后下海经商,涉足商业地产领域,先后在美国西蒙集团、加拿大亿万豪剑桥集团、英国乐易购集团及宝龙集团等大型国际商业地产开发集团担任高管。自幼酷爱国学、佛学,后师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系汤姆斯·赫兹格(Tamal Krishna Goswami)博士学习梵学。业余时间致力于研究东方学及西方哲学,对国学、佛学及古印度梵学等有独特的心得。曾在《环球》《旅游》《世界博览》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翻译出版了《印度智慧》一书。

 

  三、目录

 

  导 言 / 1

  第一章 善恶的定义 / 17

  第一节 众说纷纭 / 17

  第二节 古今中外论善恶 / 21

  第三节 善或非善,恶或非恶 / 37

  第四节 善恶观的综合 / 41

  第二章 善恶的种类 / 44

  第一节 基于存在和自利的善恶 / 44

  第二节 有差异的善 / 49

  第三节 分层次的善 / 52

  第四节 相互融合的善 / 57

  第三章 三善论缘起 / 60

  第一节 人类无法形成绝对单一的善恶标准 / 60

  第二节 统一标准仍然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 61

  第三节 善恶标准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别统一 / 64

  第四节 善恶的核心不离苦乐 / 66

  第四章 下善若木 / 74

  第一节 下善的诠释 / 74

  第二节 下善的理论基础 / 76

  第三节 下善的本质 / 89

  第四节 下善的目标:快乐与满足 / 114

  第五节 下善的前提:良知 / 134

  总 结 / 146

  第五章 中善若火 / 152

  第一节 中善的诠释 / 152

  第二节 美,与自由共鸣 / 154

  第三节 审美,寻找实现自由的窗口 / 160

  第四节 审美升华与审美疲劳 / 182

  第五节 美与善、真的关系 / 184

  第六节 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美 / 187

  第七节 成就感与价值观,通往自由之途上的风景 / 190

  第八节 美德 / 194

  总 结 / 215

  第六章 上善若水 / 216

  第一节 上善的诠释 / 216

  第二节 爱是什么 / 224

  第三节 爱与美 / 249

  第四节 爱的表达 / 251

  第五节 让大爱绽放 / 256

  总 结 / 260

  结 语 / 261

  后 记 / 266

  主要参考及引用书目 / 270

 

  四、编辑推荐

 

  人类存在着三种基因:物质基因、精神基因和灵性基因。

  物质基因的目标是为了物种的繁衍和感官的快乐,精神基因是将物性的人提升到审美的精神层面,弱化其对物欲的追求。而灵性的基因是为了使人能够明心见性,达到生命的永恒和大爱的快乐。

 

  五、媒体推荐

 

  在叶首德先生看来,善包含两个角度的概念。一是自善。即达到自身的善,是利己主义。比如,达到自我的满足、快乐、享受、幸福等。一是行善。即以利他的方式达到的自善。也就是助人为乐等善举,是利他主义。——《出版人》杂志

  自古以来,关于人性原本的善恶之争就从来没间断过。《善恶的基因》通过对哲学和宗教体系等多个维度的梳理,得出了三善论的结论,即下善、中善、上善,为我们提供一个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方向。——《创业者》杂志

 

  六、序言

 

  爱人如己,这是博爱精神,源自灵性基因。爱人如己,实际上就是把小私扩展为大私,大私成大爱。大私的概念不是占有和享受所有世间一切。大私是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自己,像爱护自己那样去爱护他人,像一位母亲那样,把一切众生都当成自己的亲生子去爱。在灵性境界中,越爱他人,越利益众生,自己就越感到快乐、满足和幸福。所以,无私大爱、慈悲博爱最终受益的是施爱者和被爱者。整个施爱的过程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与物质世界中因索取而得到快乐的情况不同。在物质世界中,只有在占有和享受对方时才会有快乐的感受。而一旦双方关系出现问题,快乐即刻消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怨恨、仇恨。而在灵性境界中,施予、奉爱、服务是获得快乐的根本,其整个过程就是结果,而结果就是过程。只有当一个人超越了物质基因的控制,获得精神基因的品质,恢复灵性基因具有的本来面貌时,才能够通过最彻底的理性达到这一境界。

  虽然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无私大爱的圣贤,但如果人们能够不断接受这些大爱的思想,那么,当人们碰到扶老这样的案例时也会生发出一定的爱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