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其他

点滴集

1.jpg
作者:刘功永 ISBN:978-7-5108-3115-7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4-08-01 版次: 印次: 页数:200页 开本:32 包装:平装 市场价:¥26.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楹联百余副,绝大部分在全国有关报刊发表,涉及面广,文章三十余篇,有的文章有一定学术价值,在楹联界受到好评。

   

  二、作者简介

   

  刘功永,1940年5月生,中专毕业,工程师职称。在原铁道兵部队工作25年余。长期从事铁路公路修建工作,50岁后从政。业余爱好对联,曾任县楹联学会副会长。

   

  三、目 录

   

  联语部分

  一、山水类

  1.山 岭………………………………………………………………3

  2.石 岩………………………………………………………………4

  3.洞 穴………………………………………………………………4

  4.川 流………………………………………………………………5

  5.湖 泽………………………………………………………………6

  二、园林类

  亭 榭…………………………………………………………………8

  三、古建类

  1.楼 阁………………………………………………………………9

  2.衙 署………………………………………………………………9

  3.书 院………………………………………………………………10

  4.其 他………………………………………………………………10

  四、居室类

  1.民 居………………………………………………………………11

  2.轩 斋……………………………………………………………12

  五、行业类

  1.工 业………………………………………………………………16

  2.农 业………………………………………………………………16

  3.政 界………………………………………………………………18

  4.军 界………………………………………………………………19

  5.教育界……………………………………………………………19

  6.文化界……………………………………………………………20

  六、题赠类

  1.自 题………………………………………………………………21

  2.赠 人………………………………………………………………22

  3.格 言………………………………………………………………30

  七、喜庆类

  1.春 联………………………………………………………………36

  2.贺 联………………………………………………………………39

  3.婚 联………………………………………………………………43

  4.寿 联………………………………………………………………45

  八、哀挽类

  1.挽群体……………………………………………………………47

  2.挽个人……………………………………………………………47

  3.自 挽………………………………………………………………49

  4.墓 碑………………………………………………………………49

  九、巧妙类

  1.谐 趣………………………………………………………………53

  2.嘲 讽………………………………………………………………55

  3.无情对……………………………………………………………57

  十、文艺类

  艺术作品(画配联)………………………………………………60

  十一、集句类

  1.半集句……………………………………………………………63

  2.半摘句……………………………………………………………64

  3.摘 句………………………………………………………………65

  十二、杂题类

  1.征 联………………………………………………………………66

  2.杂 联………………………………………………………………81

  3.题 咏………………………………………………………………90

  十三、栏目应对

  1.三级擂台…………………………………………………………97

  2.联说天下事………………………………………………………107

  3.诗 钟……………………………………………………………109

  4.书香杯……………………………………………………………112

  5.凤求凰……………………………………………………………113

  6.其他栏目…………………………………………………………119

  文章部分

  一、载《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23

  学校开对课之我见…………………………………………………123

  试谈对联的标点符号使用………………………………………125

  同事颂联赞徐平……………………………………………………129

  七载磨一联…………………………………………………………130

  三言联 ………………………………………………………………132

  怀抱观今古 深心托素毫……………………………………………134

  “九方皋”与“九霄鹏”………………………………………136

  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137

  重申旧问题……………………………………………………………139

  前车覆后车鉴………………………………………………………141

  谈谈墓碑联…………………………………………………………145

  是否合掌……………………………………………………………149

  “个个”对“人人”应为合掌…………………………………149

  二、载《中国楹联报》……………………………………………150

  趣联偶得………………………………………………………………150

  一片冰心在玉壶……………………………………………………151

  编联记………………………………………………………………152

  也谈对联的要素……………………………………………………154

  抛联出狱……………………………………………………………156

  “千里马”之对……………………………………………………157

  浅谈对联的“逻辑相符”…………………………………………158

  给受贿者送联………………………………………………………160

  双节同日 二春共天…………………………………………………161

  试对江主席“日破云涛万里红”…………………………………162

  “硬伤”的补充……………………………………………………163

  祖孙联对……………………………………………………………165

  父子联对……………………………………………………………166

  莫将名联乱换位……………………………………………………167

  誓炼真金铺旷野……………………………………………………168

  浅议长联与不规则重字……………………………………………169

  也谈“华夏”与“神州”…………………………………………171

  平仄不应随意改变…………………………………………………173

  三、载其他报刊……………………………………………………175

  官到能贫乃是清……………………………………………………175

  锦绣千山永 涛流万世清…………………………………………177

  唯愿玉流千载清……………………………………………………179

  四、附录……………………………………………………………181

  申明…………………………………………………………………181

   

  四、序言

   

  不知起于何时,大凡出书,请名人作序,已成为一种时尚。据说这叫“名人效应”。而无名之辈的我,何处请名人?因此,只得自己提笔,不称“ 序”,称“前言”也是可以的。

  我为何喜爱上对联,说来话长,只能用“无奈”二字来概括。

  一九八八年下半年,我有幸出任大纳公路大方境主管工程技术的副指挥长一职。在此,感谢那位不知名的九方皋。大纳公路当时为贵州的第二条高等级公路。在修大纳公路的几年时间里,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没有出大的工程技术事故,且按时通车,还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又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和排挤。君若不信,举两个小例,可见一斑。我身为主管工程技术的副指挥长,工程后期,上级开工程技术会,不要我参加。我身为主管工程技术的副指挥长,迎接交通部竣工验收名单中,无本人的名字。修大纳公路,确实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再修公路来体现人生价值了,一是不想修,二是不可能再修。于是,另辟小道:

  自学对联!

  说这些,就是前面“无奈”的注脚。因此,自费订《对联·民间对联故事》和《中国楹联报》,再加上《辞海》与《辞源》,在四位无声老师的指导下,涉足联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我知。本人未受过高等教育,还谈什么文化底蕴,只能说文史常识极其贫乏。选学对联,可谓货真价实的先天不足。就对联的格律而言,当时只知上联的末字是仄声,下联的末字是平声。其他诸如什么古四声、新四声、失替、失对、合掌、不规则重字等,概不知道。且已年过半百,既是笨鸟,又要后飞,可见难度之大。无声老师是无私的,又是毫无保留的。边学边大胆创作,偶有对联和文章见于报端,这叫初见成效吧。囿于水平,所作对联,短联居多,其中的五、七言联占绝大多数。二十年来,作为业余爱好,点点滴滴,至今发表了五百余副对联,短小文章三十余篇。对别人也许是垃圾,对我却是心血。

  近几年来,晚辈要求我整理对联和文章,出本小册子。周围的一些同志,也劝我出本小册子。但我一直不愿意。花钱是小事,书出来了,有几人看?别人看唐诗、宋词、清联,还是看我的粗制品?双手送别人一册,当面说声“谢谢”,背后乱扔。现年超古稀,晚辈怕我作古,一直要求我把点点滴滴整理出来,留给他们作纪念。于是下决心出这本小册子,取名《点滴集》,也可称“引玉之砖”。

  对这本小册子,作为晚辈的刘伟龙、刘敬烈花了不少心血,应该致谢。

  书中如有缺点和错误,不请原谅,只求勿贻笑大方就行了。

  不是序,是前言。

     

                作 者

  甲午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