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思想学术
易经象义

一、内容简介
《系辞传》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所以,“易”字是八卦图天地之泰之象的表述,彖辞爻辞是一卦之象及变化之象的表述。读《易》时,只要循着文辞观其所表卦象的由来,就会明白圣人的心意。本文作者一改历代先儒以辞解辞释易套路,独遵至圣先师观象玩辞明经遗训,结合《易经》六十四卦的彖辞、爻辞,通过重点阐述各卦之象及变化之象,以揭示《易经》的内涵。
二、作者简介
石连章,山东人,1965年考入冶金部青岛冶金建筑学校,入校一月后体检未达标,被迫回家。在家先务农,后创办彩色纸箱厂。近年两耳失聪,潜心研究《易经》,颇有个人的独到的见解。
三、目录
八卦图 易 一
上 经
乾卦(一) 九
坤卦(二) 二三
屯卦(三) 三五
蒙卦(四) 四六
需卦(五) 五六
讼卦(六) 六五
师卦(七) 七四
比卦(八) 八三
小畜卦(九) 九二
履卦(十) 一○二
泰卦(十一) 一一二
否卦(十二) 一二二
同人卦(十三) 一三一
大有卦(十四) 一四○
谦卦(十五) 一四九
豫卦(十六) 一五七
随卦(十七) 一六五
蛊卦(十八) 一七四
临卦(十九) 一八二
观卦(二十) 一八九
噬嗑卦(二十一) 一九八
贲卦(二十二) 二○七
剥卦(二十三) 二一六
复卦(二十四) 二二四
无妄卦(二十五) 二三一
大畜卦(二十六) 二三九
颐卦(二十七) 二四七
大过卦(二十八) 二五六
习坎卦(二十九) 二六四
离卦(三十) 二七三
下 经
咸卦(三十一) 二八一
恒卦(三十二) 二九○
遁卦(三十三) 二九八
大壮卦(三十四) 三○六
晋卦(三十五) 三一五
明夷卦(三十六) 三二三
家人卦(三十七) 三三二
睽卦(三十八) 三四一
蹇卦(三十九) 三五一
解卦(四十) 三五九
损卦(四十一) 三六八
益卦(四十二) 三七六
夬卦(四十三) 三八五
姤卦(四十四) 三九四
萃卦(四十五) 四○三
升卦(四十六) 四一二
困卦(四十七) 四二一
井卦(四十八) 四三一
革卦(四十九) 四四○
鼎卦(五十) 四四九
震卦(五十一) 四五八
艮卦(五十二) 四六七
渐卦(五十三) 四七五
归妹卦(五十四) 四八四
丰卦(五十五) 四九三
旅卦(五十六) 五○一
巽卦(五十七) 五一○
兑卦(五十八) 五一八
涣卦(五十九) 五二五
节卦(六十) 五三三
中孚卦(六十一) 五四一
小过卦(六十二) 五五一
既济卦(六十三) 五六○
未济卦(六十四) 五六八
说卦传 五七七
系辞传 五九一
序卦传 六四四
杂卦传 六四九
?易传?关键句会释 六五一
四、编辑推荐
在圣人《说卦传》《系辞传》指引下,本书作者一改历代先儒以辞解辞释易套路,独遵至圣先师观象玩辞明经遗训,写成本书。本书的面世,将帮助人们把握《易经》阴阳相交之道的内涵,懂得《易经》乾交坤从的“简易”大道,从而在“康候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今天,与人交往,实现梦想。
五、前言
一种低沉的声音——揭示《易经》内涵的声音,像春雷在东方大地的边缘震响。它将引起我国解《易》之道的变革,以改革两千多年来历代先儒所遵循的以辞解辞释《易》岐路,复归圣人孔子所力行的观象玩辞明经正道。它将得到人们的应和,掀起读经淘宝的热潮,以打开《易经》神秘的大门,明了《易经》乾坤相交而生变化的内涵,把握《易经》乾交坤从的“易简”成功大道,端正人们对《易经》的种种糊涂认识,光大圣人效法自然法则而行的思想。这一低沉的声音,就在《易经象义》一书中。
圣人孔夫子在《系辞传》中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这段话的意思是,书写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要说的话,语言也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想法。孔夫子说:圣人建立八卦图乾坤相交之象,用卦象尽其心意;设置一卦刚柔迭用的六个爻位,用一卦之象和变化之象尽一卦之象的真伪情状;系连上文辞,用文辞所表达的卦象和变化之象尽其所言。孔夫子的这段话指明,作《易》的圣人为尽言而立卦象,“易”字是八卦图之象的表述,彖辞和爻辞分别是一卦卦象和变化之象的表述。
圣人孔夫子在《系辞传》中又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这些话明确指出,作《易》的圣人设卦观象系辞,读《易》者则应“观象玩辞”,才能准确把握圣人的所尽之意。承蒙圣师孔夫子的指点,我在读《易经》时,循着文辞的提示,去细心观摩卦象,果然发现有其辞必有其象。《易经》书名的“易”字表述了八卦图乾坤相交而生变化之象,彖辞表述了一卦之象,爻辞表述了一卦的变化之象。《易经》的“易”字,六十四卦彖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全部是卦象的表述。文辞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有据,没有一条文辞是卦中无象而由作者加上的。文辞中的断语更是由隐含卦义的卦象作出,不是作者无根据地信口说一句吉凶悔吝。
观象玩辞虽然是奔向《易经》殿堂的正路,但是如果没有圣人孔夫子的引导还是困难重重。《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一个主题,其六爻爻辞所取之象则是主题之象的变化之象。文王在每卦上所系彖辞,是主题之象的高度概括。然而其辞包括卦名在内,最少的只有四个字,最多的也不过三十个字。如此精炼的彖辞,我们一般人即使眼睛盯着那几个字三天,绞尽脑汁也很难观明其主题。主题不明,在观象玩味六爻爻辞时势必找不着方向,所得解释自然是自己心理解脱的产物,不会切中本义。
圣人孔夫子似乎明白弟子们的难处,特在彖辞下系以《彖传》,既表卦象,又鲜明地点出主题。这样,后人通过观象玩辞就能基本把握一卦的卦义。同时,圣人又在《彖传》下系以《象传》,变换卦象的表达方式,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彖传》所点明的主题。它好像是圣人为弟子们出的练习题。圣人还不放心,又在每卦六爻爻辞下方系以象辞,自卦始至卦终每走一步都给以点拨,生怕弟子们对爻辞的理解偏离一卦的主题。其言辞虽精炼,却句句点在关键处。前头有圣人引路,读《易》者跟在后边顺着指引,“观其象而玩其辞”,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一卦的主题。没有圣人诲人不倦的指教,恐怕没有谁能解得《易经》的真谛。观象玩辞是圣人指出的奔向《易经》殿堂的正路,《彖传》、《象传》则是这路上的路标,而路标的竖立者圣人孔夫子,则是一位圣明、伟大、细心的导师!就凭这些,圣人孔夫子被尊为万世之师当之无愧!我们向他老人家行三跪九叩大礼也毫不过分!
有了路,又有了路标,走起来自然顺当。《易经》的彖辞、爻辞表面上虽然深奥晦涩,但是只要观明文辞所表的卦象,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卦中每爻的爻辞大多由卦象和断语两部分组成,而有时只表卦象,有时只表断语。
爻辞在表述卦象时,分直接依该爻之象表述、依变爻之象表述和依多卦之象表述。表述的手法则和我们祖先造字的方法一样,象形、会意、形声、谐音四种方法灵活运用,采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形象,包括动作、表情等完美地表达卦义。爻辞在表述卦象时应用最多的手法则是会意。例如《离?六五》爻辞“出涕沱若,戚嗟若”,是拟取了六五为离兑两卦之主之象。“离为目”,“兑为泽”,离上兑下,六五的目下有水,流泪之象。目下泪成泽,特用夸张的笔法写道“出涕沱若”。“离为大腹”,“兑为口”,六五大腹开了口,叹息之象,所以说“戚嗟若”。爻辞中的断语,除少数依据该爻当时的处境及其前方的卦象作出外,绝大多数依变卦之象作出。《离?六五》爻辞“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的断语“吉”,是依六五爻爻变为同人卦作出。同人卦的卦义为同心于天道。卦变同人昭示,六五阴柔位于尊位,常怀忧虑而顺从天道而行,达到与周围的王公大臣同人(仁)。所以爻辞断曰:“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总之,爻辞所表述的卦象和断语,全部来自于卦中之象,作《易》的圣人绝不会说言之无物的话。有时认为是靠想象推理作出的,那正说明还没观明卦象。
圣人孔夫子在《系辞传》中曰:“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意思是读《易》时,起初顺着文辞,而揣摩其文辞的由来,既有不变的法则。《易经》不变的法则藏于文辞的由来中,揣摩文辞的由来才能发现。《离?六五》爻辞“出涕沱若,戚嗟若,吉”,如果以辞解辞,根本无法发现其中隐含的卦义。所以,只要观明卦象,卦中的微言大义自显。苦口婆心地阐发文辞,发现不了藏于文辞中的“典常”。观摩卦象虽有苦闷,而一旦观明卦象以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抚掌大笑。《易经》六十四卦,虽然每卦六爻只是阴爻和阳爻两个呆板的符号,但是以其处于不同的位置,与周围上下关系的不同组合及所牵连的变化之象,传达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当观明卦象以后,你就会觉得一卦是一个微型剧的演出舞台,六爻则是舞台上的六位演员,而爻辞则是演员演出的字幕。六位演员活灵活现地表演,则传达着圣人的心意。每观一卦,比观看一个电视小品文还有趣味,而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天道的启迪。比以往那种靠推理发挥,望文生义的解法更能确切地把握文辞的本义。
圣人孔夫子在《系辞传》中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己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易经》是做什么的呢?《易经》剖析天地万物,成就了其所从事于天地之道的研究,冒出天下的大道理,如此而已罢了。圣人孔夫子在《说卦传》开头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这就是说,从前圣人著作《易经》时,赞赏幽隐的神明天地生育万物而产生了用蓍草占筮成卦的格式,加入了天地双方阴阳参差交错的内容,而倚其阴阳交错的法则著成。这就告诉我们,《易经》所从事研究的天地之道,就是天地阴阳相交而生变化之道。所谓阴阳相交之道,就是大自然中万物阴阳相交而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圣人说这些话的依据就是文王八卦图乾西北坤西南,乾坤相交于秋天的阴阳相交而生变化之象。《易经》的所有内容不出八卦图,八卦图就是《易经》。明白了文王剪裁伏羲八卦图的乾上坤下之象,而为文王八卦图乾坤交泰之象的心意,整部《易经》的内容也就清楚了。作《易》的圣人,剖析天地万物,从事于乾坤相交之道的研究,以透出天下的大道理。天下人懂得了这一大道理,而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代先儒前赴后继,不断地对《易经》作以解释。当代大师也遵循前人之路,创作出许多解释《易经》的书。古今关于《易经》的书真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周易折中》。《折中》是由清朝康熙皇帝下诏御篡,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总裁修定,并由康熙大帝亲自作序的一部易学权威书籍。书中收录了朱熹的《本义》,程颐的《程传》,以及二百多位名人解《易》的观点和李光地的断续案语,是两千多年来解《易》的集大成。从《折中》书中可以看到,先儒们只以一爻简单的时、位、比、应及卦主等该爻的居位之象释爻辞,既不依该爻的形象,也不抓住主题,这样很难释明卦义。《本义》从占筮的角度解《易》,虽然师从圣人孔夫子的精炼文风,但是由于和圣人所走的观象玩辞之路不同,所作解释言简而不切本义。《程传》则从君臣关系的角度解《易》,几乎卦卦是君臣关系,这样必然不切主题。李光地的《折中》案语,则以其渊博的经书功底,从此卦与他卦的比较中推论自己的观点,所作案语能否切中卦义可想而知。解释《易经》,最主要的是要知道两点,一点是《易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再一点是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核心内容的。《易经》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是乾坤相交而生变化的天地之道,先儒们不明白;作《易》的圣人是以文辞所表的三爻卦卦象表达主题,而主题藏在卦象中,先儒们不知道。主题不明白,方法不知道,只能是盲人摸象,神人也猜不到点子上。由此可见,即使学识渊博,不走观象玩辞之路,不师从圣人孔夫子,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先贤石子作蜀是孔圣人七十二门徒之一。家谱载,我是作蜀第七十四世孙,作蜀是卫君康叔的第十七世孙,康叔是文王的第九个儿子。由此可知,我是文王的九十三世孙。文王被囚羑里,在失去自由的艰难处境中,“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其中传达着什么心意呢?作为文王的后世子孙,对先祖的心意不明,则始终是心中的遗憾。近十年来,我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搜集到一些解释《易经》的书,潜心探求先祖在《易经》中传达的心意。结果发现,先儒们在解释文辞时,此一卦的论据到他卦却又否定,难以使人信服。同时,同一爻辞有各种不同解释,难以使人适从。更有甚者,许多解释明显看出不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却使人误为是《易经》的本义。几年的弯路走过来,先祖的心意仍模模糊糊。怎样去探求《易经》文辞的本义呢?圣人孔夫子的《系辞传》给我指明了正确之路。受教于至圣先师,我一改历代先儒以辞解辞释易岐路,独行至圣先师观象玩辞明经正道,对《易经》八卦图“易”字,六十四卦彖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并把所观文辞的由来记录下来,组成《易经象义》一书,以供热爱祖国传统思想文化而读《易》淘宝的同胞们,依卦象玩味其文辞中蕴涵的微言大义。
以象解辞释《易经》,是孔子以后两千多年来从未走过的路,所作解释定会使人有疑虑。所以我在记录所观卦象时,参照《周易折中》,每卦每爻都先摘录先儒们的解释观点,以期作为对照,让读者自辨对错。这并不是有意使孔子以后的历代先儒脸上无光,而是想证明观象玩辞才是解释《易经》的唯一之路。《易经?蛊》初六爻爻辞曰:“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所以我相信,遵照圣人的话去做,读者自会理解。如果有人提出指责,我也会遵照圣人“罔孚,裕无咎”的告诫,宽裕处之。
我一直处于全卦六爻的初位,浑身是土。但是请相信,黄土地里能长出茁壮的幼芽!在黄土地里耕耘的同胞们,如果您认同圣人孔夫子指出的观象玩辞解经之路,恳请您一同发出声来,使《易经象义》中低沉的声音在华夏大地上唱响!
通过观象玩辞,我对《易经》有一个肤浅的认识。《易经》是以乾坤相交而生变化的天地之道为内容,显明大自然中阴阳相交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引导人们顺从天命而行的政治教科书;是由中华人文始祖伏羲首得,文王传承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家至宝。一幅八卦图则蕴涵着《易经》的全部内容。图中的阳爻是乾象的抽象,阴爻是坤象的抽象,图中的八卦是生成万物之神的本象,图中的乾下坤上之象是神主天地相交而生变化之象,图中的八卦相错之象是神魂相荡而生成六十四卦之象。六十四卦同在表达一个主题:顺依自然法则而行!圣人孔夫子在《乾?象传》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坤?象传》中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对《易经》内涵的高度概括,体现出《易经》效法天地而行“易简”之道的主题。书中虽然经常出现“利用祭祀”,“孚乃利于禴”,“王用亨于西山”一类的话,完全是为了表达顺从天命而行的意志。如果因此而认为这是宣扬唯心主义的迷信,只能说明其不明圣人所系之辞而依据的具体卦象。只要观明卦象,批评者自会否定自己的说法。现在,虽然媒体上时有出现“文艺不八卦”、“你又八卦了”等一类戏弄《易经》的话,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认识到,八卦是人文始祖伏羲留给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至理经典,是天下最宝贵的宝贝。
《易经》是天下最难读的书,因此解释《易经》历来成为大儒们的“专利”。但是,只要走观象玩辞读《易》之路,普通百姓都能读懂。我们的祖先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汉字,同样又用象形的方法表达道理。汉字和《易经》,是同一父母生的孪生兄弟。祖先以象造字,我们能够学会;《易经》以象说理,我们炎黄子孙照样能够明义!然而,在读《易经》时,不能像读平常以文表义的书那样,而应紧盯文辞,揣摸圣人系此文辞的由来。所以,每读一爻爻辞都不能离开全卦六爻,读到哪一爻就以哪一爻为主,观察六爻中所显示的本爻爻辞的形象。八卦图中的八个三画卦,象征着天下万物的形象。圣人孔夫子的《说卦传》对此作了详细说明,并且对如何观象做出示范,是我们读《易》观摩卦象的“词典”。读以文表义的书离不开《新华词典》,读以象表义的《易经》离不开《说卦传》。
手持《说卦传》这一观象的工具,虽然能观明卦象,领会文辞,明白圣人的心意,但要明白其中的微言大义,非读圣人孔夫子的《系辞传》不可。《系辞传》是对《易经》的书评,圣人在《传》中全面准确地评论《易经》,揭示其中的内涵,点明作《易》的方法。不读《系辞传》就不知走观象玩辞解《易》之路;而观象玩辞不读《系辞传》,就不能完全明白《易经》的内涵。
《易经?习坎》六四爻爻辞曰:“樽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说的是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没有克服困难的本事,而尊崇在上有履难本事的尊者,得其履难之道就会克服困难。《易经》虽然是天下最难读的书,但是只要尊崇圣师孔夫子,遵循其“观其象而玩其辞”的解《易》遗训,就一定会克服困难,打开《易经》神秘的大门。
《易经》是唯自然中最大之物天地共同生育万物,而万物无不阴阳相交以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著成的,所以能够与天下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保持零距离。只要乾坤没有止息,《易经》所蕴涵的乾坤相交之道就永远不会过时。元首将相,才子佳人,商贾富绅,平民百姓,都能从中得到成功而不致败亡的启示。每一个人,特别是“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人,手头有一部《易经》,如同有一位贴心的军师在身边,引导你循着天下大道走向成功。
《易经象义》只不过是跟在圣人孔夫子后边,顺着其指路的手指,试图再现圣人所观卦象。但因我只是圣人门外的学童,所观卦象不可能达到圣人所观的高度,肯定会有许多偏差和错误,或许也有邯郸学步的败绩,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另外,在成书过程中,连聚、少帅、纪顺诸位同仁给予热心帮助,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宝天书斋 石连章
2013年一阳之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