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文化艺术

华夏传播学的想象力——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著作评介集成

03华夏传播的想象力.jpg
作者:谢清果 ISBN:9787510873881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8-01-03 版次:1 印次:1 页数:569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76.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本书为《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首先力求充分把握传播学这一领域前沿热点的研究成就,并归纳出其显著特征,进而从反思"传播学本土化研究"问题入手探讨“华夏传播研究”的合法性,再基于四十年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变迁与近年来发展的丰硕成果,从核心概念辨析、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建构、华夏传播学的想象力培育、华夏传播理论体系构建等维度,全方位、前瞻性地展示出传播学“中华学派”建构的基本态势与发展路径,为最终“中华传播学”的形成奠定历史与文化的基石。

 

  二、作者简介

 

  谢清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4-2015),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20多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和《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等多套丛书。

 

  三、目录

  序 (1)

  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回眸

  宋代新闻史(朱传誉) 林恺健(31)

  先秦传播事业概要(朱传誉) 杜恺健(36)

  中国民意与新闻自由发展史(朱传誉) 陈佳玉(40)

  中国上古演讲史(宋嗣廉) 李婕雯(45)

  先秦唐宋明清传播事业论集(朱传誉) 杜恺健(48)

  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吴予敏) 田素美(53)

  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吴东权) 杜恺健(58)

  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尹韵公) 王 璐(64)

  先秦的口语传播(吴东权) 徐 莹(68)

  先秦的传播活动及其影响(张玉法) 林 凯(73)

  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李敬一) 刘子瑜(75)

  新闻理论的中国历史观(王洪钧) 杜恺健(79)

  中国传播思想史(关绍箕) 杜恺健(8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周月亮) 张耀芳(92)

  史记与新闻学(缪 雨) 李婕雯(98)

  唐前新闻传播史论(赵振祥) 陈丹玮(102)

  中国古代传播史(王 醒) 赵 晟(108)

  中国传播史论(郝朴宁、陈 路、李丽芳、罗 文) 赵 晟(113)

  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 赵 晟(118)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孙 藜) 徐 莹(130)

  清末民初新闻出版立法研究(殷 莉) 祁菲菲(135)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书写材料的文化史

  (〔日〕冨谷至) 胡荻子(140)

  清代前中期新闻传播史(史媛媛) 李曼曼(146)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钱锡生) 刘嘉文(151)

  元代传播考:概貌、问题及限度(李 漫) 张 丹(156)

  殷商文化传播史稿(巫称喜) 蒋正和(160)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李 彬) 李志鹏(165)

  宋代新闻传播与政治文化史稿(刘大明) 林 凯(169)

  中国文化中的“报”“保”“包”之意义(杨联陞) 谢清果(174)

  华夏传播的理论建构

  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论文集

  (余也鲁、郑学檬) 徐 疆(181)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 张 芳(185)

  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黄鸣奋) 杜恺健(190)

  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李国正) 杜恺健(195)

  传在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传播史选辑(郑学檬) 杜恺健(200)

  中国传播史论(李敬一) 张昕羽(204)

  中华文化与传播(孙顺华) 孟安娜(210)

  中华传播理论与原则(〔美〕陈国明) 赵 晟(214)

  文明传播的秩序——中国人的智慧(毛 峰) 董婳婳(223)

  传播理论的亚洲视维(〔美〕赵晶晶) 赵 晟(228)

  具象传播论——形名学之形学(杨钢元) 祁菲菲(234)

  “和实生物”——当代国际论坛中的华夏传播理念

  (〔美〕赵晶晶) 闫昊然(240)

  文明传播的哲学视野

  (杨瑞明、张 丹、季燕京、毛 峰) 徐 莹(245)

  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谢清果) 林 凯(251)

  华夏传播学引论(谢清果) 徐 莹(257)

  华夏传播的政治沟通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惠) 李心怡(263)

  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曾维加) 董方霞(267)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陈 谦) 张 丹(271)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白文刚) 张 丹(276)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陈 谦) 张 丹(281)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杨焕英) 郭思佳(287)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张立伟) 张 淇(291)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崔炼农) 侯 霁(295)

  阳光下的孔子——孔子与大众传播学(孔 健) 侯 霁(301)

  老庄传播思想散论(魏 超) 张 丹(308)

  和老子学传播——老子的沟通智慧(谢清果) 张 丹、杨 芳(312)

  和老子学养生——老子的健康传播智慧(郭汉文、谢清果) 李婕雯(319)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刘晓英) 张迪越(324)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仝冠军) 姜宇晗(328)

  《道德经》与当代传媒文化(谢清果) 孙三虎(334)

  华夏传播研究的媒介场域

  中国邮驿发达史(楼祖诒) 林 凯(341)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秀民) 静思宇(345)

  中国印刷发展史(史梅岑) 董方霞(351)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臧 荣) 林 凯(355)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美〕托马斯•弗朗西斯•卡特) 静思宇(358)

  中国交通史话(陈鸿彝) 林 凯(364)

  中国古代邮驿史(修订版)(刘广生、赵梅庄) 林 凯(368)

  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叶树声、余敏辉) 林 凯(372)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 马振东(376)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于翠玲) 徐 莹(380)

  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朱迎平) 董方霞(385)

  在盛衰的背后——明代建阳书坊传播生态研究(路善全) 裘 鑫(389)

  明清江南城市商业出版与文化传播(刘天振) 裘 鑫(394)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晏 青) 田素美(399)

  华夏传播研究的修辞视角

  中国古代演说史(宋嗣廉) 崔天宇(407)

  实用修辞学(关绍箕) 杜恺健(412)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库) 文 雅(417)

  中国古代论辩艺术(张晓芒) 王 红(420)

  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方鹏程) 李婕雯(424)

  论辩传播述评•游说•社会•人生(贾奎林) 李婕雯(429)

  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陈禹安) 孙贝儿(433)

  中国古典说服传播范式及隐喻叙事研究(马兰州) 李婕雯(438)

  中国古典说服艺术(李亚宏) 贾慧敏(442)

  向子贡学说服(陈禹安) 李婕雯(447)

  鬼谷子:说服谈判的艺术(方鹏程) 孙贝儿(451)

  华夏传播研究的民俗视维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郝朴宁、李丽芳、杨南鸥、郝 乐) 杨婧叶(457)

  民俗传播学(仲富兰) 徐 莹(463)

  传播习俗学论纲(杨立川) 徐 莹(469)

  民族文化传媒化(刘建华、〔奥〕Cindy Gong) 徐 莹(475)

  民族文化传媒化(程郁儒) 徐 莹(481)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孟建煌、帅志强) 帅志强(487)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

  (姜 鹏) 姜 鹏(492)

  闽台妈祖文化传播研究(吉 峰) 吉 峰(500)

  华夏传播研究的文艺视域

  《万国公报》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杨代春) 董方霞(509)

  《西厢记》传播研究(赵春宁) 陈小英(51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概要(扆晓红) 刘敬坤(518)

  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的视角(党芳莉) 陈小英(524)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李永平) 董方霞(529)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黄镇伟) 刘敬坤(533)

  《太平广记》的传播与影响(牛景丽) 陈小英(540)

  晚明文人的文化传播研究(聂付生) 陈小英(545)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王金寿) 陈小英(550)

  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

  (〔美〕江 岚) 陈丹玮(556)

  唐诗传播方式研究(陶 涛) 杨京儒(561)

  西游记传播研究(胡淳艳) 俞俊杰(564)

  后 记 (568)

 

  四、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著作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