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重点深读

《接班的战争》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08日


“全民读史”经典之作

清朝皇位交接秘史

血·权 ·谋

每一次的权力更迭都超出你的想象

 

       

 

出版信息

    李俭

出版发行   九州出版社

     25

      360千字

     20146月第1

     20146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108-2710-5

     45.00

 

作者简介

   李俭,祖籍山东,近代史学博士,专治历史和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清朝十二个帝王的权力争夺和交接班,如同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阴算阳谋、明枪暗箭、矛盾和情节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式戏剧。作者运用哲学视角、政治维度、历史纵深的笔法,将笔触伸入社会和历史的脉搏以及当事人的心灵深处,还原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探寻权力更迭的斯芬克斯之谜。

 

     

皇帝选拔的面纱有几重

第一章 努尔哈赤政治清洗运动

接班人之死

亲兄弟是个临时工

一个政治红人的垮台

贪赃是清洗的最好借口

集体领导的猫腻

战略大汗努尔哈赤评传

努尔哈赤私档

第二章 皇太极的夺权逻辑

死亡通知

一个候选人的“桃色新闻”

八月十一日的黑夜棋局

一个“菜鸟”的上位史

政治解套的学问

十万两的联欢

开国枭雄皇太极评传

皇太极私档

第三章 顺治:空降皇帝背后的“女强人”

接班人要做乖孩子

暗流左右时局

妥协出来的空降皇帝

叔嫂政治:当男强人遭遇女强人

夺权不夺位

豪格难题:竞争者要埋单

十三岁的阴阳谋

性情天子顺治评传

顺治私档

第四章 康熙与一个集团的战争

没病不能坐龙床

从皇帝嘴里抢肥肉

孝庄的棋子:皇帝更需要夫人路线

一个冤狱的暴力哲学

是龙也需要盘着

休闲式“治疗”

创世大帝康熙评传

康熙私档

第五章 “被告”雍正:一个帝王的成长阴史

第一节 一二把手的战争

太子挂职

二把手的“副道”

一废太子:栽赃还是告密

伪民主推荐

二废太子:吃喝惹的祸端

第二节 皇子党的集团式博权

结党是第一生产力

迷信支配仕途:大师是政界的“香饽饽”

死鹰事件:一个最佳选手的出局

导师决定“选秀”成败

关键时刻别出差

第三节 夺权与反夺权:历史是胜利者的谎言

一个政治段子

十一月十三:一个什么颜色的日子

赌徒出场,骗子登台

人事变动的政治与技术含量

为什么要戒严

谁动了遗诏

拿死人玩活人的玄机

第四节 用生命和前程埋单

泡沫性提拔

史上最牛钉子户

皇上也要表忠心

一个宠臣权力投资的幻灭

雍正出庭

铁腕君主雍正评传

雍正私档

第六章 乾隆与秘密候选人

皇帝死亡传说

“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

文件治国与一个“秘书”的发迹

一块祭肉引发的血案

请关系户作序

如何面对前任政治遗产

离奇的生日礼物

败世之君乾隆评传

乾隆私档

第七章 嘉庆实习期的“三角恋”

资格的灰网

让位不让权:幕帘背后的眼睛

一个最佳代言人

实习生:尊敬不只是礼貌

灵堂里的战争

庸碌天子嘉庆评传

嘉庆私档

第八章 道光与遗失的接班密诏

皇上被雷劈死了

谁弄丢了传位密诏

一个改变历史的谎言

“狙击手”的收获

一个告密者与大换班事件

少说话,多磕头

条约皇上道光评传

道光私档

第九章 咸丰装老实的哲学

皇帝需要“官二代”

道光天平:最先出局的是膀爷

两位教练的较量

密匣中的国家级矛盾

悲哀,一个候选人的历史性悲哀

只是寻花柳

酒色王者咸丰评传

咸丰私档

第十章 同治接班与叔嫂政治

皇帝撂挑子

两枚女性印章

政变“微信”发给了谁

前锋董元醇

皇帝吓得尿裤子

肃顺的乌龙球

慈禧遮羞布

梅毒皇帝同治评传

同治私档

第十一章 光绪接班的幕后推手

天下第一嫖客

翁同龢日记里的政治秘密

第一等的权力算盘

皇帝偷馒头

变法天子光绪评传

光绪私档

第十二章 宣统与私心的黄昏

父子俩的欲望舞蹈

光绪的病历:谁给皇帝下的毒

一个皇上三个爹

逼婚事件

亡国之君宣统评传

宣统私档

有些记忆让人痛

 

皇帝选拔的面纱有几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九月初四日,肇启康乾盛世的康熙仆倒在地,痛哭失声。而在一千年前,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不能自已,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上溯到此前一千八百年,开创汉武盛世的大帝刘彻,眼泪打湿了龙袍。这三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们都气吞华夏,横扫六合,然而却无法跨越生命中一个看似小小的门槛——给自己选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在这个门槛前,他们都狠狠地摔了跟头,不但将遗憾长埋在了地下,而且还改变了国家和历史发展的轨道。

    大清帝国十二个帝王的交接班,以十二种表面相似然事实迥异的权力交接模式,描摹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浮世画卷。本书试图以大清帝国的皇位交接为标本,将笔触伸入社会和历史的脉搏以及当事人的心灵深处,探寻权力更迭的斯芬克斯之谜。清朝十二个帝王的权力争夺和交接班,如同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阴算阳谋、明枪暗箭,矛盾和情节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式戏剧。非以“哲学视角、政治维度、历史纵深、小说结构、散文笔法”,不足还原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从而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知其心。通过十二个帝王及其竞争者的争斗,可以得出一个貌似浅显却又似乎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在利益和权力的转换器下,人性扭曲为阴鸷的眼神和冰冷的利箭,在缤纷落英中,欲望舞蹈。人治社会中,官员乃至皇帝接班人的选拔和擢升缺乏客观标准。自小所浸淫的四书兼五经、所尊崇的天地君亲师、所信奉的仁义礼智信,无法与卑劣的人性和灰社会的运行规则相结合产生的生态系统抗衡,道德让位利益,律法屈从陋规,拍溜、贿赂、投机、结党、裙带,就成为晋升的必然而最佳的路径。而所有的竞争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只有生与死,毁与谤,结局让所有的相关者都“两眼泪不干”。

    大清帝国的皇权更迭的历史上,有几件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历代王朝规律性东西值得我们探讨,这就是生命强度与执政能力的关系问题。这个话题不仅好玩,还颇有点学术价值。

    第一条规律,从总体上看,生育能力与执政能力和时间呈负相关。努尔哈赤执政十一年,生子十六人,女八人;皇太极执政十七年,生子十一人,女十四人;顺治执政十八年,生子八人,女六人;康熙执政六十一年,生子三十五人,女十六人;雍正执政十三年,生子十六人,女八人;乾隆执政六十年,生子十七人,女八人;嘉庆执政二十五年,生子十五人,女九人;道光执政三十年,生子九人,女十人;咸丰执政十一年,生子二人,女一人;同治执政十三年,无子女;光绪执政三十四年,无子女;宣统执政三年,无子女。除了顺治因患天花英年早逝外,这一规律基本适用。同治尤其是光绪看似执政时间不短,但实权掌握在慈禧手里,宣统的权力则先后被载沣和隆裕接掌,他们不过是个木偶,不但没有生育能力,而且毫无执政能力。执政能力越强,生育能力越强,尤其是康雍乾盛世,达到了顶峰。

    第二条规律,从总体上看,国运与在位时间和寿命呈正相关。努尔哈赤享年六十八岁,执政十一年;皇太极享年五十二岁,执政十七年;顺治享年二十四岁,执政十八年;康熙享年六十八岁,执政六十一年;雍正享年五十八岁,执政十三年;乾隆享年八十八岁,执政六十年;嘉庆享年六十一岁,执政二十五年;道光享年六十九岁,执政三十年;咸丰享年三十一岁,执政十一年;同治享年十九岁,执政十三年;光绪享年三十八岁,执政三十四年;宣统享年六十一岁,执政三年。从上面可以看出,国运最强大时的康雍乾时代,是皇帝生命最长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时期。雍正在位时间虽然短,是由于康熙执政时间过长所致。宣统虽然春秋不短,执政时间少的可怜,但由于是被赶下台的,所以并不影响这一规律的成立。

     第三条规律,从总体上看,即位年龄与国运成正相关。按周岁计算(如按虚岁再加一岁),努尔哈赤即位时五十七周岁;皇太极即位时三十五周岁;顺治即位时五周岁;康熙即位时六周岁;雍正即位时四十四周岁;乾隆即位时二十四周岁;嘉庆即位时三十五周岁;道光即位时三十八周岁;咸丰即位时十八周岁;同治即位时五周岁;光绪即位时三周岁;宣统即位时两周岁。这里面有两个例外,分别是顺治和康熙。但如果仔细分析,也不违反这一规律。顺治即位时年龄小,是因为排斥了多尔衮排斥了成年的豪格;而康熙即位时年龄小,则是因为顺治病逝过早。由于孝庄的辅佐,弥补了年龄的不足。这两个与大清国运密切相关的女人,有共同之处。一、都历经四朝。孝庄历经前四朝,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时代;慈禧历经后五朝,即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二、都间接或直接控制了两个时代的权力。孝庄间接掌握了顺治和康熙早期的权力,慈禧直接掌握了同治和光绪时代的权力;三、都非常高寿。孝庄享年七十五岁,慈禧享年七十四岁;四、都是通过叔嫂政治走上权力舞台。孝庄联手多尔衮,实现了顺治的权力交接班;而慈禧通过奕譞联手奕訢,实现了垂帘听政。其不同之处是,一、孝庄在世时,大清帝国国运逐渐强盛;而慈禧在世时,大清帝国已开始没落;二、孝庄采取的是幕后辅佐的方式,帮助子孙顺利交接班;慈禧则采取的是前台听政的方式,直接掌控实权。三、孝庄的政治品德比较高洁,对大清帝国的兴盛做出了贡献;而慈禧的政治品德饱受世人诟病,对大清帝国的衰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代开国之君,往往因为生于忧患,不仅寿命较长,而且能成就一片盛世;而守成之君还能体会家业来之不易,尽最大的努力苦心经营,寿命也算中上,国运也能支撑。迭至末季,几代积累的矛盾需要消化,加之在位之人生于安乐,经营起来力不从心,权力容易旁落,就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所以,苏同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曾经精辟地指出,皇帝的年龄越来越小,对于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绝不是好兆头。

    这里还有两个规律,需要我们来认识:第一,从权力交接班的角度看,对继承人的提拔和使用,或者说皇子晋职为皇帝,与能力并没有关系。第二,权力的交接班都是非正常的,选定的继承人往往无法就任,而没有进入视野的往往平地崛起,并几乎都沾染了阴谋的气息,也就是说没有阴谋不成权力。例如,努尔哈赤最优秀的儿子,是长子褚英,他也是法定的接班人,皇太极对他的突然被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太极死后,最合格的继承人是豪格,但由于权力集团的博弈,选择了易于控制的顺治。康熙登台时只有六周岁,尽管他开创了康乾盛世,但从当时的情形看,也不是最理想的继承人。雍正的即位更无法摆脱阴谋的影子,而无论威望还是人品、才能,他都无法与八阿哥胤禩相提并论。乾隆即位属于最正常的,但也是在雍正替他清理了竞争对手之后。嘉庆即位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乾隆属意的继承人,都因早夭而自动丧失资格。道光即位同样是没法选择的,当然在为数不多的皇子中,他可能也是最优秀的。最令人痛心的是咸丰即位,由于排斥了才具最佳的奕訢,给帝国的没落加足了马力。至于同治的即位,是因为他是唯一的皇子。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即便是一只猪,也必须给他一顶皇冠。光绪和宣统的即位,本来因为先帝无后,可以采取立贤的方式,但由于慈禧垂直控制,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阴谋的色彩,而成为她脚下的傀儡。一言以蔽之,皇帝的选拔都是一种奴性和阴谋选拔

    需要特别交代的是,本书能够问世,首先得力于新华社资深编辑刘飞先生的鼓励和支持。治史论学是我的业余专项,刘飞先生极力建议我转换一种研究角度和语言风格。本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一位读者给出了极度溢美之词,认为本书“对清朝的宫廷斗争描述得既生动又深刻,是‘全民读史’热潮中少有的精品,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雅俗共赏。 极富原创性”,是“研究有清一代帝位问题的经典杰作”。另一位读者也给予了高度褒奖,认为本书“揭露了皇帝、皇子、后宫和大臣这些利益相关者间为了争夺皇位及以此派生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格局下的权势地位,所引发的一件件混合了权、血、谋的历史事件,作者笔触老练,叙述史实背后的阴谋一针见血”。 还有一位读者在博客中称,本书“是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的,结合了现代的政治用语,然而,给与我的启发确实是深刻的”。这些读者的厚爱对我的鞭策是巨大的。此次受周春女士鼓励在九州出版社推出修订本,我对书稿进行了修改,除了更正一些字词、语句、逻辑的失误之外,据史实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删,并对大小标题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希望文题更能搭调、更加生动一些。

    值本书再版之际,向刘飞先生、周春女士以及所有关心、喜欢本书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特别对支持我工作和生活的奶奶、父母、妹妹以及所有亲属表示感谢,尤其致意我的爱人Karen以及爱子Guobao,他们让我感觉生活是如此的阳光和温馨。guobao0906@sina.com是我期待和读者的交流的平台。

201396日于北京  精彩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