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重点深读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08日
书名: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插图本)
出版日期:2014.6
著作人: 杨天石 著
书号: 978-7-5108-2950-5 页数:324
定价: 48.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继《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之后又一研究蒋介石日记的成果精选。作者以其一贯的尊重史实、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对史实条分缕析,不仅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更是要以这些日记为线索,发掘出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全书主要内容分为抗战时期、国共谈判、战后中国、退守台湾等四部分,通过引述和研究蒋介石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就相关历史时期蒋介石亲历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解说,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内容包括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蒋介石与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地下活动补述,蒋介石收复新疆主权的努力,蒋介石为何拒绝在《延安协定》上签字?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1946年政协会议为何功败垂成?蒋介石推荐胡适竞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枪毙孔祥熙亲信及其反贪愿望、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上海“打虎”、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三十年、蒋介石联合苏联谋划反攻大陆始末、尼克松竞选与蒋介石与宋美龄晚年的感情风波等。
作者简介:
江苏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国书画家杂志》顾问,上海《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哲学》、《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等书刊编委,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三十四卷本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副主编之一。
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合著有《中国通史》第十二册、《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第六卷等,个人著作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七卷本)、《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辛亥前后史事发微》、《横生斜长集》、《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等,其他与人合著有《南社》、《南社史长编》,主编有《〈百年潮〉精品系列》(十二卷本)、《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及《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文版,四卷本)等。
其近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获中国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十大图书奖,第二辑获南方读书节最受读者关注的历史著作奖。《帝制的终结》获《新京报》2010年年度历史图书奖。
序言
本书是拙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的第三辑,收十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三篇书序,一篇演讲稿。从1988年发表《中山舰事件之谜》以来,我先后出版了《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完成了六十多个专题研究。
多年来,学界不少朋友、不少出版社都鼓励我写一本蒋介石传,热心的出版社甚至把合同都签好了,交到我手上。我的老朋友,台湾中研院院士陈永发教授几次直率地对我说,“日记解读”不要再写了,赶快写传吧!美国的陶涵先生在出版《蒋经国传》之后,继续写《蒋介石传》,出版了,获得很大的成功,国内其他学者的蒋传最近几年也出版了好几种。我有些动心,考虑是否要启动自己的计划。但是,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继续解读日记,写专题研究论文,于是就有了现在奉献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我还有一些其他专题,资料收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还要继续写下去,争取尽快将第四辑奉献给学界。总之,在我的专题研究计划大体完成之后,我才准备考虑写蒋传的问题。
为什么?在我看来,传记和专题研究论文是两种不同的史学体裁,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缺点。传记,可以全面地反映传主的一生,从生到死,功过是非,方方面面,都要写到,读者可以一编在手,全豹在胸,这是其优点。但是,这种写法,不可避免地要写一些尽人皆知的历史过程,也要写若干学术界、读者已经熟悉的知识和结论,还要讲求结构的平衡和匀称。有精深研究的地方不能多写,缺少精深研究的地方也不能省略不写,容易流于一般化,普通,平常,没有多少独家发现,其精光四射,特别出彩之处可能难以充分发挥。一个人,脑袋特别大,或者躯干的某些部分特别肥硕,其他部分特别小,特别细,就会成为怪人,一本传记,某些部分写得分外详细,其他部分写得简略干枯,就会成为不正常的畸形著作。做专题研究,写论文呢?其优越性正在于可以如韩愈所言,“惟陈言之务去”。读者已经熟悉的知识、学术界已经达成的共识可以不写或少写,读者不熟悉,学术界缺少研究的、知之不多的问题可以深入开掘,扩展,分歧严重,争执不下的问题可以评议、解析,折衷、解疑,提出新看序言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本书作者手抄蒋介石日记
法,做出新结论,从而推动相关研究向前发展。这种体裁,有话要说的地方可以多说,畅说,不厌其烦,不计篇幅地说,没有话说的地方,或者没有新见解的地方,可以惜墨如金,一言不发,一字不写。当然,这种体裁也有缺点,这就是详于局部,细部,不容易给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全面的、总体评述。倘能在做了大量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之后再着手于传记的写作,则似乎比较理想。倘若天假以年,我希望按照这条路子往前走。
我曾经说过,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是个十分重要、十分复杂,有功有过,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人物。关于这个人物,历来分歧严重,或尊或贬,或扬或抑,或爱或憎,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或肯定此处,否定彼处,或否定此处,肯定彼处,肯定、否定之间,其高低、分寸,也众说不一,评价各异,至今不能统一,在今后的若干年内,看来也还不会统一。这不要紧。关键首在清理史实,还原史实。史实是客观存在,而且只有一个。我一向主张,史实是立论的基础,也是检验历史著作科学性的最重要的标准。史实准确、清楚,就有了分析、评价,达成共识的前提和条件。当然,人都是现实的人,各有其立场、利益、政治倾向、价值标准,也各有其经历、教养、性格、知识结构和感情特征。这些方面的不同,常常会影响对史实的采认,尤其是解释、评价。但是,只要大家都面对史实,尊重史实,承认史实,就有了对话、讨论的基础。既往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史常常充满了国家、民族、阶级、集团、派别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历史学家既需要广泛阅读各种文献,深入历史之中,又要站在这些既往的斗争之上,超越利害、利益关系,克服各种主客观局限,才可能观察清晰,判断准确。蒋介石早已故去,离现实已远,今天的人们在审阅蒋介石其人和他所处的那一段历史时,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比过去超越一些,客观一些。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各种观点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表达的机会。当年人们在号召打倒蒋介石的时候,揭露蒋介石成为一时的需要,而且揭露唯恐其不尖锐,批判唯恐其不彻底,说出这样、那样的过头话在所难免。今天,历史已经发生变化,进入“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的时期,胡锦涛语,《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人们在研究蒋介石和他所代表的那段历史时应该有较大的变化。事实上也已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陶涵的书,我原来认为无法在大陆出版,但是,出版了,而且成了畅销书。何谓“抚平历史创伤”?在我看来,这首先意味着从经过考证的确凿史实出发,叙述、评价时力求准确,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公平,力戒片面性,力戒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任何一方,都不虚美,不文过,不丑化,特别是不掩盖、缩小对方的优点、成就,不遮蔽己方的缺点、过失。
史学是什么?是工具,还是科学?我以为,倘若视之为工具,则必然会以实用和满足需要为目的,就会为主观目的或主观需要而编造历史,隐藏或歪曲部分真相,夸张或强调某些方面,从而使历史走形、失真。倘若视之为科学,则必然以追求历史真相,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为目的,各种障蔽、扭曲历史真相的情况就可以避免。中国人一向重视史学,认为它有探索前人成败的镜鉴功能,了解昨天与前天的认识功能,扬清激浊、美善刺恶的评判功能,扩展知识、启迪智慧的育人功能,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功能,都必须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否则就会误导社会,误导读者。怎样才能确保科学性呢?我觉得首要之处还在于清理史实,还原史实。
蒋介石的日记,始于1915年,终于1972年。中间遗失四年,但仍保存五十三年之久。以蒋介石这样重量级的政治人物,能保留着么多年日记,在中外古今的历史人物中实属罕见。对其写作目的,史学界有不同分析。有人认为主要为写给本人看,有人认为主要为写给别人看,有人认为主要为写给后世看。对其史料价值,也有不同评价,评价较高者有之,较低者有之,鄙夷不屑者亦有之。基本的事实是蒋介石生前从未大量完整地公开发表过,在我看来,这种生前不打算发表的日记往往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当然,蒋介石并非什么都记,其所思,所行,所见,所闻,或记或不记,其所记,也并非都可靠,都正确,其中谬误和反映蒋介石的个人偏见之处所在都有,但是,我仍然认为,这部日记保存着大量信息,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不可不读、不可不用之书。我之所以四赴胡佛,以十个多月的时间手工摘抄这部日记,热衷“解读”,一之不足,而继之以二,以三,其原因也在此。当然,迷信日记,专凭日记立论不行,只有傻瓜、笨蛋才这么做,必须广泛收罗各种相关文献加以考核、参证、补充,才有可能读懂日记,进而读懂蒋介石其人及其时代。
前几年,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已经开始整理蒋介石日记,印好了第一本,准备举行首发式,但是,由于蒋家后人之间的矛盾,此事遽然中辍。衷心希望,此一矛盾能早日解决,日记能早日出版,为学者、读者使用提供最大的方便。
著者2013年8月29日于北京东城之书满为患斋
目录
序言
第一编抗战期间
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
蒋介石与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地下运动补述/
附:蒋介石企图策动“德国军队倒戈”的史实应该得到承认
——敬答汪荣祖教授/
憎而应知其善
——再答汪荣祖教授/
蒋介石收复新疆主权的努力/
第二编国共谈判
蒋介石为何拒绝在《延安协定》上签字?
——罗斯福派赫尔利调停国共关系经过/
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
——以美苏两强与重庆谈判的关系为重点/
第三编战后中国
1946年的政协会议为何功败垂成?
——围绕《宪草修改原则》的争论考察/
蒋介石推荐胡适竞选总统前后/
蒋介石枪毙孔祥熙亲信及其反贪愿望
——抗战中及战后蒋介石相关日记的检视/
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上海“打虎”/
第四编退守台湾
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
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三十年?/
蒋介石联合苏联谋划反攻大陆始末/
尼克松竞选与蒋介石、宋美龄晚年的感情风波/
附录
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季我努沙龙的演讲/
陈红民《蒋介石的后半生》序/
陶涵《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序/
阮大仁《蒋介石日记揭密》序/
书摘
杨天石:蒋介石的抗日之功
在蒋介石做过的好事里面,我以为他有三个大功。
第一个是北伐,用两年多时间打败了三大军阀集团。
第二个是抗日。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主张持久战。他为什么妥协退让,这个刚才我已经讲过,主要的是中日两国,国家的力量太悬殊,日本是现代化强国,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另外蒋介石受到勾践的影响。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有个谈话,他讲我们跟日本人打起来之后,沿海是守不住的,我要从沿海一直后退,后退到四川,我要把四川作为基地,最后联合世界上的盟国,共同反攻打败日本。讲这个话是1936年,抗战还没有爆发,后来的历史发展和蒋介石的估计是一样的。
在抗战中,国民党领导了正面战场,一般的战斗是二万九千次,大的战役是一百一十一次,大的会战是二十二次,牺牲的少将以上是一百二十人,伤亡是三百三十八万,消灭的日军是一百三十八万,占日军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过去我们说蒋介石在抗战期间经常跟日本人秘密谈判,想投降日本人,当时的延安也担心在汪精卫之后,出现蒋精卫,出现张精卫、李精卫,这是没有根据的。蒋介石在抗战期间确实跟日本人有过多次谈判,但态度逐渐强硬,最后提出,必须中国的领土上没有一个日本兵。
有一年日本人为了拉拢蒋介石,开出了一个条件,说只要蒋介石坐到谈判桌前面,我们日本人第一不支持汪精卫,第二我们要把汪精卫干掉,就是要把汪精卫杀掉。孔祥熙觉得这个条件不错,动员蒋介石接受,说这个条件太好了,但是蒋介石有一个批示,说谁想利用汪精卫劝我跟日本人谈判,“杀无赦”。据统计,在抗战过程里面,日本人向蒋介石伸出橄榄枝,劝蒋介石谈判,一共是十二次,但是最后都被蒋介石拒绝了。
蒋介石在抗战里面,还有几点应该肯定。一个就是对内联共,就是联合共产党一块抗日。第二,对外结成反法西斯战线。蒋介石在抗战过程里面,遭到日本的诱惑,说您要过来,我们就支持您。德国也拉拢蒋介石,说蒋先生您跟我们站在一起,跟我们一起去进攻印度。
当时德国人想跟蒋介石订一个协定,叫《中德秘密军事协定》。内容是什么?德国人从中东去进攻印度,蒋介石从缅甸去进攻印度,让德国占领印度,这样的话,日本这个东方的法西斯和西方的法西斯就在印度洋会师了。日本人派人找到蒋介石的代表,用这个条件来诱惑蒋介石,蒋介石坚决加以拒绝,没有同意。
蒋介石在抗战里边,还提出一个思想叫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大家可能有点奇怪,这个话像蒋介石讲的吗?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像共产党的语言。蒋介石说,什么叫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就是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宋美龄访问美国之前,蒋介石交给宋美龄的谈话提纲,讲的就是要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
韩国从1910年,也就是辛亥革命之前就成了日本殖民地。蒋介石一直支持韩国的独立,支持韩国的解放运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说韩国当日本的殖民地当得太久了,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韩国马上要独立,还没有资格,没有条件。所以罗斯福提出来,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韩国要由四个国家共管,中美英苏,四个国家共同管理韩国。蒋介石不赞成,说不行,韩国要马上让它独立,所以韩国的独立是蒋介石坚持的结果。
越南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政府在二战里面表现得最糟糕,几个星期以后,就向希特勒投降了。所以罗斯福对法国政府意见很大,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跟蒋介石讲,说越南绝对不能够让它回到法国的统治,因为法国政府太不像样了。
罗斯福就问蒋介石,说委员长,把越南给你们中国怎么样?蒋介石怎么回答?说越南从来就不是中国的领土,越南二次大战以后,一定要让它独立。罗斯福觉得太奇怪了,我把越南送给你,你中国居然不要,觉得不可理解。
开罗会议之后,英国、苏联、美国三国,在伊朗的德黑兰开会。罗斯福就跟斯大林讲,你说蒋介石怎么回事,我把越南送给中国,蒋介石都不要,不可理解。斯大林说是,是不可理解。
蒋介石第三大功就是建设台湾。
1947年的时候,蒋介石就有一个理想,他说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像美国,太霸道,一种像苏联,太专制,中国要以民生主义立国,要走第三条道路。蒋介石退到台湾以后,他反省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就失败在没有搞民生主义,所以他决定转变成以建设台湾为中心。
蒋介石在台湾做了几件事情:第一,搞了党的改造运动,抗战时期蒋介石要把国民党改名叫中国劳动国民党,蒋介石退到台湾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党的改造,要改造国民党。
蒋介石第二做的是土地改革,蒋介石在农村搞了土地改革。地主把多余的土地交出来,台湾当局用“国营公司”股票去交换,这是按照孙中山的理想,就是让农民得到土地,让地主也不受损失这个原则来做。
另外搞县市选举,在选举过程里面,台中和台北都出现过非国民党人选上,而且票数很高。所以台湾的县市选举也是在蒋介石时代做起来的。
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最大的变化是重视科学,他曾经想把台湾的国民党改称科学的、革命的民主政党,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各种问题。当我们在搞“文化大革命”时候,蒋介石在台湾提出八个字的口号,叫“科学第一,教育优先”,所以台湾后来经济起飞,跟蒋介石的基本措施、基本政策有关,这方面的具体的情况我就不讲了。
杨天石:蒋介石提醒自己不能当吴三桂与洪承畴
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我认为蒋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他的一生里边,他渴望民族振兴,尽可能维护国家主权。1923年,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到苏联去访问,头衔是孙逸仙军事代表团团长。
蒋介石为什么到苏联?是想征求苏联的同意,要在蒙古的库仑,就是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建立一所军官学校,训练一支国民党的军队,然后以乌兰巴托为基地向北京进攻,当时北京是北洋军阀总统曹锟的首都。
我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说杨先生你讲的不对吧,国民党的基地在哪里呢?在广州,黄埔军校也是在广州,蒋介石干吗要跑到苏联去,跟苏联人商量,把库仑作为军事基地呢?
大家要知道,广州确实是孙中山的军事基地,但是广州这个地方,不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为什么?广州的旁边就是香港,当时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国民党的军队要北伐,英国殖民者完全可通过香港,在你的后方捣乱。
并且从广州进攻北京,要经过广东、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经过六个省长途跋涉,从广州到北京的途中要跨过长江,跨过黄河,在北伐军跨过长江的时候,列强的军舰完全可以开到武昌的江面,把国民党的军队拦腰斩为两段。所以说广州不是一个理想的革命基地。
那么选在库仑,选在乌兰巴托呢?大家想,乌兰巴托和北京之间距离短,不需要长途跋涉,中间没有长江大河,没有受到帝国主义军舰干涉的可能,而且出了蒙古就是张家口,出了张家口就等于到了北京,所以说把库仑作为军事基地,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假定苏联同意这个方案的话,我想中国近代史要改写了,还有没有黄埔军校呢?没有了,只有一个库仑军校,还有没有北伐呢?没有了,只有南伐,从蒙古往北京打。
蒋介石在日本是学军事的,他觉得他的这个方案很好,很完美,而且他估计苏联一定会同意,但是蒋介石没有想到从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就一直把蒙古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苏联当时的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托洛茨基跟蒋介石讲,你们想从蒙古打北京不行,你们国民党的脚步绝对不允许踏进蒙古的土地。
所以这件事情给了蒋介石很大的刺激,蒋介石后来反苏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蒋介石得出一个结论,苏联对中国的边疆,对于蒙古,对于新疆都有野心。蒙古后来在二战后虽然独立了,实际上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不讲了。
原来新疆的统治者是盛世才,这个盛世才也成了苏联的傀儡,抗战期间蒋介石想办法把盛世才收服了,而且把盛世才从新疆调到重庆,从新疆的军阀变成了国民政府的农林部长,消除了新疆成为外蒙古第二的危险。
蒋介石有这么一段日记,我介绍给大家。说兰州以西,一直到伊犁,方圆三千公里的领土全部收复,这是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成功,说这块土地的面积实在是东北三省土地的一倍。所以说,新疆之所以没有成为外蒙古第二,没有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这里面有蒋介石的功绩在。
我还要讲一件事情,就是1968—1971年,国民党、蒋介石在台湾是计划反攻大陆的。原来蒋介石把反攻大陆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但蒋介石发现美国人并不愿意跟大陆打仗,蒋介石对美国绝望了。
当时中共跟苏共发生矛盾,苏联从原来的中国的朋友,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苏联开始和台湾的国民党接近。当时两条线谈判。一条线在墨西哥,谈判的一方是苏联驻墨西哥大使,谈判的另一方是国民党驻墨西哥“大使”陈质平。另外一条线是台湾的新闻局局长魏景蒙,苏联一方是一个记者,叫维克多•路易斯。双方研究什么呢?研究怎么样推翻毛泽东。
苏联人跟台湾讲,跟蒋经国谈,说你不是要反攻大陆吗?我们苏联支持你。反攻大陆你缺钱吧?我们苏联可以借钱给你们。说你反攻大陆要武器吧?你开个单子来,我们苏联提供给你们。说你们反攻大陆还要基地吧?我们苏联在中国边疆的基地都可以借给国民党。也就是说在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苏联主动联络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要支持台湾反攻大陆。
蒋介石担心苏联不怀好意,所以他在日记里提醒自己说,吴三桂、洪承畴的前车之鉴我要记住,因为当年清兵入关时,是两个汉人起了作用,一个是吴三桂,一个是洪承畴。蒋介石说我千万对苏联防着点,我不能当吴三桂,也不能当洪承畴。
我们年龄大一点的听众可能记得,1969年那时候,毛泽东提出来要准备打仗,就是要防备苏联从北面进攻中国,而且在珍宝岛,中苏两国的军队打起来了。
这本来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机会吧?但是蒋介石的日记怎么写的?说我政府自当静观其内部变化,绝不在此时反攻,以免俄共侵占中国的华北,来制造另外一个中共的傀儡政权。蒋介石在台湾天天做梦也想反攻大陆,但是一旦苏联要帮助蒋介石,蒋介石还是有民族主义的感情。他提醒自己,不能当苏联傀儡,不能当吴三桂、洪承畴。
另外,跟英国的关系。1943年同盟国在华盛顿开太平洋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怎么样对付日本。但是英国的丘吉尔突然在会上提出来,听说你们中国的军队正在向西藏进军,这是不可以的,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不可以把兵开到西藏去。蒋介石知道以后说,这实在是帝国主义面目的暴露,连流氓、市侩都不如的,所以蒋介石指示宋子文,要反驳丘吉尔的观点,指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
我们过去常讲,蒋介石是美帝国主义走狗。下面我引证的是蒋的日记对美国的看法。“美国乃无正义之国”,这是1951年7月11日的日记,说美国非中国之友人,而为中国之主人,如果谁与之合作,与美国人合作,只有被其陷害与牺牲而已。
1967年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在美国死了,宋美龄想到美国去给他哥哥送葬,蒋介石不赞成,他在日记里说,美国这个地方,我不愿家人常踏,不愿我的家人经常到美国去。在台湾的时候,美国还提出来,你如果要反攻大陆的话,我美国可以把原子弹借给你用,前后是三次,蒋介石都表示拒绝。
前一段时期,为钓鱼岛这个事情,中国跟日本争起来了。
这个争论其实在1970年就开始了。日本多次表示钓鱼岛是日本的,主权属于日本。蒋介石的看法呢?说钓鱼岛是中国的,而且发出这么下面八个字的指示,叫“寸土片石”(一块土地一片石头),“在所必争”,所以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蒋介石和我们大陆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说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第二点,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蒋介石早年也是个愤青,思想比较左倾,比较革命,他曾经主张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把资本家杀光,极左,但是他后来逐渐走向了一条温和路线。
后来蒋介石“剿共”多年,那么他为什么“剿共”,为什么反共,他自己说他跟共产党是三个分歧。第一个是私有制。蒋介石认为,中共是反对私有制,所以蒋介石说我国民党要保护私有制。第二条是阶级斗争。蒋介石说,共产党是要搞阶级斗争的,我国民党反对阶级斗争,我要搞阶级合作。第三条,共产党说,我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蒋介石讲,我要代表全民的利益。这是蒋介石自己总结的和共产党三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