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资讯 > 媒体报道
象牙塔倒掉,斯文还在吗(北京青年报)
来源:http://www.jiuzhoupress.com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15日

凡徜徉过北大校园的人,应该都在未名湖畔看到过“博雅塔”。如果非要给北大校园的景点弄个排行榜,无论是“燕园十景”还是“燕京八景”,未名湖和“博雅塔”都会毫无悬念地入围。湖也罢,塔也罢,早成了北大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图腾,“博雅塔”更是有如“象牙塔”。象牙塔者,斯文所在也,这也暗喻了读书人的精神实质。但是,当今的文化人继承了这样的斯文吗?
辛可的《斯文扫地》里虚构了一座象牙塔—中国最牛的大学京都大学,以“狗眼看人”的方式刻画了大学里的教授是如何“斯文扫地”的。文风或戏讽诙谐,或犀利夸张,甚至有着荒诞的情节以及歇斯底里般的描述,隐喻了所谓“斯文扫地”恰似“象牙塔倒掉”。继《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和《逼下梁山》之后,《斯文扫地》依然发挥了作者独具快感的叙述风格,从中可以感受到辛可对当代知识精英的嘲讽姿态,颇具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曾讲道,知识分子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特征是“并不只满足于生活,他们还想思索自己的存在”。大儒余英时也说过,一个敬业的知识分子,必须谨守自己的求真精神与节操,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奉持。但这些是否只是大众对于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虚幻想象?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曾痛心于“以捍卫诸如正义和理性等永恒不变的和大公无私的价值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已经为了实际利益而背叛了自己的使命”。
反思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当我们看到“公知”炫耀自己的出场费,或在权与钱的夹击中失语、失魂、失态直至失去一切底线,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被商业化和市场化所主宰的时候,辛可所说的这些字眼—“权贵的策士,富豪的跟班,强盗的帮凶,流氓的同谋”,或者“替穷人说话,给富人办事,帮衙门鼓吹,跟网友起哄”、“喝国家的血,挤小姐的奶,说圣人的话,做强盗的事”,都好似活色生香的现实控诉,充满了对当下中国学术界的戏讽色彩。
不过,他所讲的故事远没有现实中的令人咋舌。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了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而《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国内科研经费“返点”潜规则的报道,在《斯文扫地》里也可以找到相似的情节。这本书的批判力度、趣味和境界,好似21世纪中国学界的“群丑图”和“厚黑学”。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