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媒体九州

《历史的张力》:历史人杰的“未完成式”

来源:东楚网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6年08月11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历史的张力》聚焦的是作者曾纪鑫在阅读、行走中有特别感受,为他深深触动的11位历史英杰。他们中有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分别是被后世誉为“智绝”的诸葛亮,写出世界第一部茶书的陆羽,“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的朱熹,开创东方航海壮举的郑和,被世人称为“药圣”的李时珍,“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面临时代巨变作出“另类抉择”的萨镇冰,有杜鹃啼血般生命绝唱的瞿秋白,还有“半截子英雄”李自成以及肩负和亲使命的王昭君、文成公主。他们进入华夏史册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大多为人们所知或耳闻,每个人都可圈可点。

 

  作者早年在大学里攻读的是历史,他有志于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年来不但是浸润于历史的研究者,而且是迈开双腿亲历现场的行者。他寻找机会,多次前往这些历史人物的故居、墓葬、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通过对故迹的考究,翻新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察笔下的历史人物。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在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历史文化散文的形式来叙述他感佩的人物,反映他对他们的深层思考。他以自己的介入,使得这些人物重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实的撞击力。读完全书,我被作者的探求精神所打动,要把这些人物从浩瀚的史籍中“请”出来,要做多少鉴别、考证的功夫,这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而让他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活灵活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还要有文学语言的功力。曾纪鑫知难而进,孜孜不倦,出神入化于其中了。史学拓宽了他的视野,文学让他的文字展现了灵动。

  

  唯有史实的真,才能让人警醒,得到启迪。作者对书中的这11位历史人物,努力廓清迷雾,拂去光环,展现了他们各异的本真的人生形态,包括他们的起步开端、发展过程和最终结局。所带出的事,也力求符合原貌,做到不遮掩、不讳饰,洞幽真相。譬如,关于王昭君的故事,一些杂书、传记和文艺作品多有走样或者随心所欲的虚构。作者以史实为根据,还原了历史情境的真实,还原了有血有肉有着常人喜怒悲乐的王昭君。寄身于茫茫漠野,人生地不熟,两次嫁夫。历代吟咏王昭君的存诗近六百首,但又有多少道出了她的困惑、苦闷、委屈、慌乱、悲凉,以及内心的挣扎?历史的况味比较复杂,不是“清一色”。

  

  我以为,本书的重要性更在于对这些人物灵魂有当下的深度透视,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同身受,作出作者的解读和评价。诸葛亮因为志向远大,要做管仲、乐毅那样的济世之人,才会博览群书,潜伏静观,后来终于施展了自己的作为。书中的11位人物告诉我们,有品位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杆秤,在内外的矛盾冲突中,最终会作出权衡,会着眼于时代的大,而不是个人的小。

  

  人在历史的行程中,难免有自己的局限。一个人,未必能按自己的意愿成就自己。从终极意义上来说,没有尽善尽美,再伟大的人物,在他们离开世界的时候,都掩饰不住壮志未酬的黯然。作者看到了,历史人物因时代、环境、文化、制度、心理、认识等方面的限制,皆有着一种无法挣脱的“宿命”。本书不但彰显了所写人物的闪光之处和足以骄人的业绩,也站在今天的高度,对他们的局限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如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未能走出“隆中意识”,其人生格局与成就受到影响;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有理性思辨,为传统儒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的闭守性,道路只能是越走越窄,而将其付诸实践也难免有负面作用……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盖棺论定,任何人的人生的最终形态只能是“未完成式”。历史总是在后人的打量中,发现遗憾,发人深省。所以最后,我们还得把目光投向未来,因为人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链条。

  

  (《历史的张力·重寻11位英雄之路》,曾纪鑫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