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媒体九州

清透明澈的文字诉说文苑旧事,淡泊闲雅的情怀追忆文人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网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08日

  

  书名:《四时读书乐》

  作者:王稼句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定价:45.00

  书号:9787510845703

  [图书荐语]

 

  稼句先生的文字,无论是描写苏州的山水风物,还是他的书话文章,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简洁,纯净,别具风致。我是素所喜欢。因此,每每阅读稼句先生的文章,总有种游目骋怀、如沐春风之感,是一种怎样愉悦的精神漫游啊。稼句先生的文字风怀,也许与地域环境的润泽与浸淫有关吧,是江南文化烟雨的蕴藉与淘洗后的清透空灵明澈吧。稼句先生生于苏州,长于苏州,乐居于苏州,他也挚爱、熟悉、理解着苏州。作家范小青在文章中说,这些年来,苏州已经被稼句研究和熟知得“如同自己家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每天看每天想,早就爱之入骨、熟知于灵魂了”。

 

  稼句先生的书话散文,文字简净,雅致,自有一种特别的韵致。用中国画里的术语来说,是气韵生动是也,是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是也。我尤其喜欢他书话文章里的那种冲淡与平实,那种清透与明澈。这种特别的韵致,当是以他的广阅博读、以他的淡泊名利的闲雅情怀来支撑的吧。

 

  稼句先生不讳言,读书、做文,自来服膺知堂,曾几次在文章里说到,知堂的文字好,耐读,有味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读得书多”。稼句先生自己何尝不是读得书多?但他的文章那语言的简洁,那叙述中不着痕迹、恰到好处的抒情,我觉得却是接近于鲁迅先生的——不过是时代背景不同,稼句先生的文字便有了别样的风华。读稼句先生的文字,也总是被那种淡淡的、清雅气息所打动。

 

  [精彩文摘]

 

  鲁迅的中文藏书

 

  鲁迅先生读些什么书,又买些什么书,向为读书人所关心。孙犁老人说,他当年就是根据鲁迅日记中的“书帐”,去找读,去采买,以丰富自己的庋藏。我除了鲁迅的“书帐”外,经常翻读的是《鲁迅手迹和藏书目录》,这是北京鲁迅博物馆在一九五七年七月编印的内部资料,共三册,第一册是手迹目录,第二册是中文藏书目录,第三册是外文藏书目录。我的兴趣,当然是在第二册和第三册。第三册只是翻翻而已,不过是想知道鲁迅在美术方面的兴趣。当时日本印的画册非常精美,鲁迅是着意收罗的,如三十六册的《世界美术全集》、六册的《世界裸体美术全集》、六册的《日本裸体美术全集》、八册的《玩具丛书》、四册的《乡土玩具集》等,都有全套,但由于我不识日文,只能是揣摸着读读。第二册的中文藏书目录,我是认真去读的。这份目录分三个部分,即线装、平装、期刊。据编者统计,线装书有九百三十种,七千五百七十九册,又未订之散页四百九十页;平装书有七百九十七种,九百六十五册;期刊有二百十八种。我未将它们与鲁迅日记中的“书帐”对照过,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鲁迅中文藏书的大部。

 

  在鲁迅的中文藏书中,线装古籍占很大比例,经史子集的常见书基本完备,其中尤以杂史、杂家、艺术、小说、总集为多,另外有八十多部完整的丛书,如有《汉魏丛书》、《儒学警悟》、《顾氏文房小说》、《说郛》、《津逮丛书》、《稗海》、《雅雨堂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十万卷楼丛书》、《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观古堂汇刻书》、《双梅景闇丛书》、《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纪录汇编》等杂丛类丛书六十馀部;有《石林遗著》、《少室山房笔丛》、《巾箱小品》、《张南山先生全集》、《观古堂所著书》等自著类丛书二十馀部;又有《绍兴先正遗书》、《台州丛书》、《湖州丛书》等郡邑类丛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藏书以实用为目的,大都是当时流行的平常版本,没有什么宋版元椠。景宋女士在《北行观感》之四《藏书一瞥》中说:“国学方面各种类书、丛书也占了一些地位,但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得的海内孤本,不知是原来没有呢?还是偶有一二亦不能保。或则因为鲁迅先生平时对于善本、珍本的购买力未必很多,而他的记忆强和图书馆的徘徊恐怕对于他更易借助。”但在他感兴趣的方面,想要去研究的题目,版本则搜罗得较多,比如阮籍,便有明刻本《阮嗣宗集》三种,另有张溥评本《阮步兵集》等;再如嵇康,鲁迅曾做过《嵇康集》的校点,藏有明人汪士贤校刊本《嵇中散集》两部,其中一部有鲁迅用朱笔做的校勘,另外还有一部《四部丛刊初编》本的《嵇中散集》,上面有台静农过录的朱笔校勘批注。

 

  鲁迅对自藏线装书,十分爱惜,有的在第一册加盖一印外,一般没有其他藏书印记,鲁迅的用印有“鲁迅”、“会稽周氏”、“会稽周氏收藏”、“周氏”等,一般也不作题跋眉批。凡有缺本的,他还补抄成全帙,如《罗氏群书》共有十册,其中缺了两册,鲁迅便手抄两册补全,还抄了全书目录一页,置于卷首。黄裳在《关于鲁迅先生的遗书》中说:“先生手写字体秀整,不像晚年的苍老。如果藏有川岛校印的《游仙窟》的,可以从卷首先生手书的序言中领略其风度。两书都间有眉批,大概是全书成后又有新发现的地方后来再加注上去的吧?此外,以碑录的部分为最多,有两大包。抄写字体秀整如前,自汉、晋、北魏以来陆续抄录。”又说:“其中有先生所补抄的一卷《淮阴金石仅存录》,书式大小,板框字体,都与原书无异,令我深深感动于先生的这种影抄的精神,在过去,毛抄、黄抄是以神似原刻、毫发无爽有名的,不过这大抵是倩书手代抄,甚至在卖书单上(如汲古阁)还特地标明,说是花了若干抄工本钱,如此出售,还算赔本之类的话。亲自手抄,如此工整,除了用作学问代娱乐这一种说法来解释以外,恐怕就难以讲通了。”这正是在追求一种寂寞中的愉悦。正像尤延之说的那样:“吾所钞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杨万里《益斋藏书目序》)想来鲁迅抄书时,也大概有感于这位宋人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