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大众阅读

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诗集

告别未名湖诗集.jpg
作者:张从/王智钧/姚成玉 ISBN:9787510840968 责任编辑:方理出版时间:2016-03-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368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45.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本诗集是《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系列(共3集)的延续和组成部分。《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围绕着一个少有人知的名词“老五届”,讲述了他们在学校期间和离校后的生活轨迹,唤起人们对 “文革”历史的反思和回顾。

  本诗集的作者都是已经退休的七旬老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顾了从入校学习到“文革”遭难,毕业分配到边疆、农村、农场、厂矿,改革开放后焕发青春再做贡献,退休后发挥余热、总结反思的半个世纪历程,把各个阶段的生活和感悟凝聚在诗句中。全书内容丰富,充满家国情怀,包含对母校的热爱和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二、作者简介

  

  张从,1963-1969年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1970-1978年在陕西汉中地区劳动锻炼和工作,1978-1981年在北京读研究生,1982-1994年在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1994-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2005年退休。

  王智钧,陕西咸阳人,1946年生。1965年入北大化学系学习。1970年3月毕业。曾任陕西科技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2007年退休。编审职称,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姚成玉,又名姚莹,1945年9月生,吉林省洮南市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协会员、辽宁作协理事、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新诗学会和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三、目录

  

  序 宽问平和仄 但赏趣共情   郝 斌 1

  卷一

  曹慧君 1 首    1

  陈明源 10 首   1

  陈难先 7 首    5

  陈义成 2 首   8

  程秀生 3 首  14

  褚水敖 18 首  14

  邓启清 7 首  20

  董家骧 5 首  22

  董绍静 8 首  24

  窦炎国 2 首  26

  卷二

  樊能廷 18 首  29

  贡安南 3 首  32

  谷世宁 6 首 34

  顾仁虎 3 首  36

  郭绍林 20 首  37

  卷三

  杭 丹 8 首  45

  何开粹 19 首 47

  侯碧辉 20 首  51

  胡留亭 20 首  57

  黄思明 20 首  61

  卷四

  景小棠 8 首  69

  赖伯年 12 首  73

  雷 航 10 首 76

  雷祯孝 3 首  80

  礼庆贵 19 首  81

  李平安 11 首  86

  李树喜 10 首  90

  李天元 14 首  93

  卷五

  李文学 8 首  97

  李怡荃 9 首  99

  李 中 3 首 108

  梁宋平 1 首  110

  廖光玲 4 首 110

  林 娅 1 首  112

  刘广明 20 首  113

  刘向晴 7 首  117

  刘永瑛 1 首  119

  刘宗德 20 首  120

  鲁 仁 3 首  125

  罗贤佑 15 首

  卷六

  马 诚 5 首

  马光文 4 首  132

  马子富 1 首  133

  聂海舟 3 首  135

  祁茗田 20 首  136

  祁念曾 5 首 142

  屈长江 18 首  150

  卷七

  任瑚琏 16 首  159

  阮祖望 5 首  163

  史济民 4 首  164

  孙丕任 12 首  165

  田建行 7 首  169

  卷八

  汪景琇 8 首  173

  王春庭 7 首  176

  王逢麟 5 首 178

  王逢文 2 首 181

  王干梅 4 首 182

  王国安 2 首

  王绵厚 10 首 185

  王 敏 4 首 189

  王培刚 1 首

  王 勤 19 首 192

  王维阁 20 首 196

  卷九

  王翼奇 14 首

  王志敏 5 首 206

  王志起 13 首 207

  王智钧 19 首 211

  温 标 3 首 215

  吴根耀 10 首 216

  吴关和 2 首 219

  吴敬倚 4 首 220

  吴世炎 8 首

  吴在庆 15 首 223

  卷十

  奚学瑶 12 首 229

  夏清和 3 首

  肖必凡 9 首  235

  熊 熊 11 首  237

  徐平功 3 首

  徐 枢 20 首

  许智范 7 首 246

  薛宗碧 20 首

  卷十一

  闫政伟 1 首 255

  杨碧莲 5 首

  杨 闯 5 首 257

  杨远芳 16 首 260

  姚成玉 21 首 263

  姚世权 14 首 274

  卷十二

  姚兴元 21 首

  易治范 2 首 290

  于树森 5 首  290

  于远河 14 首

  余元钱 18 首 296

  岳大成 2 首 302

  卷十三

  臧 振 2 首 305

  张 从 18 首 306

  张会臣 10 首  313

  张 杰 14 首  316

  张克伟 3 首  324

  张若京 6 首  326

  张 文 2 首  330

  卷十四

  张振昶 18 首  335

  赵振修 6 首  341

  郑克中 1 首  342

  郑振卿 9 首  343

  周大晨 15 首  346

  朱昌彻 3 首  349

  祝家麟 3 首  351

  跋 赤子情怀寸草心 张 从 353

  

  四、编辑推荐

  

  拿起这本诗集,就像面对老友,纵是暌违多年,坐下来就可以无所不谈。你可以希求回应,也可以自说自话。没有人自矜,也没有人叹老,更没有人嗟贫伤病。不能去怀的只是国家、社会、公平、伦理道德、未来和他人。——郝斌

  

  五、序言

  

   序 宽问平和仄 但赏趣共情

  郝 斌

  

  从《告别未名湖》第一卷集稿开始,北大老五届近万人共有的平台就搭建起来。分别多年、散处全球的校友一旦连接,彼此之间就有没完没了的话要说。

  本书的作者群体,多半是年逾或年近古稀之人,心态早臻随心所欲的境地。当年留下的那段苦难记忆、曾有的精神坚守、难得的底层体验——一如钱理群先生在第一集序言中所概况的—如今拿出来说一说,依我看,无非是表示当事者本人对它怀有一种特别的珍惜之情,不肯轻易忘记罢了;后来者如果于此能有所得所悟,那就更是望外之喜。这是我读过《告别未名湖》一、二两卷之后得到的一点认知。我相信,这一点,也能得到各位作者的认同。其实,对我们大家来说,那是早已翻过去的一页了。

  这本诗歌体的《告别未名湖》,话题一下子散开。大至民族、国家,小到校园景色、窗前兰草,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诗千首,一言以蔽之,曰母校的情缘。忆校、忆师、记聚、记游以及彼此间的酬唱、对亡友的悼念等等,北大老五届的行迹,绵延下来,长达半个世纪,层层面面,几乎都有反映。述怀诗多半抒发壮心,但也有人高唱“退休好了歌”,读下来,不会让人觉得两不相容。遇到看不惯的、社会不公之事,发几句牢骚、感慨,依旧不失当年的赤子之心。总而言之,拿起这本诗集,就像面对老友,纵是暌违多年,坐下来就可以无所不谈。你可以希求回应,也可以自说自话。没有人自矜,也没有人叹老,更没有人嗟贫伤病。不能去怀的只是国家、社会、公平、伦理道德、未来和他人。这本《告别未名湖》诗集,就像一间温馨茶室,大家可以随出随入,在这里小坐聊天,聊得畅快、聊得尽兴。

  本书的作者来自北大老五届的18个系,通览全部作品,有部分专攻文史的作者,对诗词确有比较高深的造诣,有些已经成为专业诗人、诗词学会负责人或诗刊主编,出版过个人诗集,他们的作品自然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但更多的作者属于业余爱好,他们的作品既有旧体诗词,也有新诗,虽然有些不完全符合格律音韵,但内容丰富,充满家国情怀,饱含对母校的热爱和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也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写旧体诗词是很费神思的一件事,在格律音韵方面,它的要求太严。诗人贾岛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足见作诗的不易。今人应用旧体,我觉得一半是自娱自乐;寻乐得乐,就犯不着为求一字之稳,强作那种“耐得半宵寒”的 “苦吟”。苦兮兮的,就不是聊天了。

  这本《告别未名湖——北大五届诗词集》是《告别未名湖》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诗坛百花丛中的一朵小花。作为比老五届年长的北大校友和诗词爱好者,我乐为之序,并向广大读者推荐。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原校党委副书记、北大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六、精彩书摘

  

  跋 赤子情怀寸草心

  张从

  

  2013年,告别未名湖》第一集出版后,北大化学系1965级校友、原华夏出版社社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智钧偶得一本,连夜捧读,心潮澎湃,感慨万分,赋诗一首:

  九千学子诉离忧,五届同窗风雨舟。心系未名桃李劫,魂归另类栋梁羞。酸甜苦辣通三昧,南北东西入九流。民主无存科学死,苍天不语子何求?

  这首诗传到网上后,许多校友纷纷唱和,掀起了一股诗浪。2014年出版的《告别未名湖》第二集在书内辑录了这些校友的诗作。有些校友提出:既然老五届校友中有这么多喜爱诗词并能写诗词的人,何不专门编辑出版一本诗词集,以诗词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情怀和心声呢?于是便有几位热心的校友组成了编委会,开始征稿、收集、编辑的工作。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100多位校友的来稿。经过审阅、讨论、反馈、修改、再审、确认、定稿等几个反复,终于编成了这部《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诗集》。

  这部诗集是《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是用诗词的形式记述老五届学子在校期间和离校后的生活、工作轨迹,抒发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热爱之情,表达他们继承母校传统,追求真理,独立自由,不畏艰险,不畏强权,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著名学者高放老先生在《告别未名湖》第二集序言中把老五届大学生概括为:文革前的骄子、文革中被作为“棍子”、被发配后的弃子、改革开放后的才子,退休后的赤子。本书的作者都是已经退休的七旬老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顾了从入校学习到文革遭难、毕业分配到边疆、农村、农场、厂矿、改革开放后焕发青春再做贡献、退休后发挥余热、总结反思的半个世纪历程,把各个阶段的生活和感悟凝聚在诗句中。贯穿于全书的,是老五届学子对母校的热爱,对校园的怀念,对北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北大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一直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我们尊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陈独秀,老校长蔡元培、胡适,曾在北大任教的著名作家鲁迅、刘半农,都是诗歌创作的名家,留下了足以传世的优美诗篇。做过北大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更是开一代诗风,雄视当代,独领风骚。在北大兼教的徐志摩和著名的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北大英语系、哲学系毕业)的作品,在新诗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解放后的北大,诗词创作也是大家云集,不乏美什佳篇。北大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翦伯赞的《内蒙访古》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含许多十分老到的近体诗,中文系教授林庚、吴小如等都是诗词创作的行家里手,其他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也深通诗词一道。在北大历史各个时期的学生社团里,诗社都是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在老五届学子中,有多名是全国各省市诗词界的领军擎旗人物,如浙江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祁茗田、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褚水敖、辽宁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成玉和福建省三明市诗词学会会长余元钱等;毕业于中文系的原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副总王翼奇是诗词界公认的大家,被誉为全国诗词楹联大赛的“获奖专业户”。此外,老五届中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何开粹、辽宁省的孙丕任、王维阁、天津市的胡留亭等等都各有诗词专集行世。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在中华诗词研讨会上慨叹:中国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在下降。我们从编辑《北大老五届诗词集》的实践中体悟到,北大作为中国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素质没有下降。从本诗词集中可以看出,北大18个系,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有质量上乘的作品,有些理科系的作者诗词水平并不亚于文科作者。

  风光旖旎的未名湖,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诗人们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校园美丽宜人的景色,抒发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依恋:

  万绿丛中一鉴清,依依垂柳啭莺莺。晨岚未破书声远,暮霭方临藜焰明。(余元钱)

  天光云影柳成荫,小径荷香曾绕吟。一塔湖图风韵在,魂牵魄惹梦中寻。 风轻水绿悄无声,石舫荒凉对未名。最忆当年明月夜,一船笑语一湖筝。 (吴在庆)

  小桥迷月色,垂柳画湖天。伴读群鱼跃,联吟众鸟喧。 (何开粹)

  绕山曲径寻幽院,近水亭台觅古钟。博塔巍巍碧湖淡,琼楼隐隐绿荫浓。(胡留亭)

  伟大的革命先驱和老校长,是我们的导师和楷模:

  勇将铁肩担道义,娴于妙手著文章。一腔热血殉真理,马列光焰万丈长。

  春风化雨润人心,精血铸就北大魂。先生品质难为喻,湛湛青天一片云。(罗贤佑)

  长眠历史云烟里,拂去尘埃又走来。主办青年宣马列,高歌建党创蓬莱。(熊熊)

  老五届学业未竟,却遭遇十年浩劫:

  高音喇叭整日吼,血雨腥风黑云稠。乌烟瘴气笼燕园,贤人君子遭毒口。杀气冲天两派斗,斯文扫地几时收? (王春庭)

  歧路迷茫思化雨,燕园动乱血凝红。 功亏事业山川葬,教殉青春草莽终。(黄思明)

  领袖羽檄吹号角,燕园学业付东流,山乡劳教发敕令,洗脑改造号“反修”。(景小棠)

  但老五届学子没有沉沦,没有随波逐流,他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为国奉献:

  青春少年谁无梦? 蹉跎岁月误精英。德赛精神浸心魂, 敢同命运相抗争。辛劳半世有担当,清风两袖无愧情。而今吾辈归紫陌, 位卑犹系中华兴。 (刘永瑛)

  严冬尝尽冰霜苦,炼狱迎来尧舜天。大难不死志犹在,怎奈蹉跎竟十年!(吴根耀)

  佛光起大漠,瑞气溢天河。丝路佳客至,阳关故人多。飞天谁共舞,渭城我吟和。劝君再把酒,来唱逐日歌。 (汪景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子们永远难忘师长的恩情与教诲:

  风雨百年慈母情,红楼老系万心倾。大师云集异风采,学子龙腾尽俊英。

  驰骋文坛少壮时,燕园太傅是良师。授业著书人所仰,松龄鹤寿众皆期。(王维阁)

  先生教化万千人,无数名家是门生。将心可谓中华献,沥胆难求邪恶容。(陈难先)

  春风化雨,尽智竭虑育英才。盛世宏图大展,学苑书风勤勉,壮志满胸怀。铺路甘为石,一快有生哉。 (易治范)

  诗人们回首百年沧桑,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充满豪情:

  校史辉煌系国魂,庆典隆重寄民愿。一代风气赖先哲,百年精神启后贤。(温标)

  英才辈出知多少,红楼燕园溢芬芳。抖擞精神迎未来,华夏中兴呈辉煌。(郑振卿)

  汗青一页难忘。有五四精神闪闪光。念红楼圣地,当年狮吼;燕园学海,今日鱼翔。十万英才,弘扬德赛,共为中华富与强。期颐日,听洪钟大吕,再奏辉煌。(何开粹)

  本书收录了当年北大18个系108位校友的约1000首诗词作品,其中有旧体诗词,也有新诗,故统称为诗集。旧体诗中有四言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古体诗、杂言诗等,大多数诗作符合格律要求,但也有少数诗作内容很好,而平仄、用韵不够规范,遵照序言作者郝斌老师“宽问平和仄,但赏趣共情”的意见,不再严格要求。在编排时旧体诗只标诗题,不标诗体,按照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的顺序排列;词则标出词牌和词题。新诗篇幅较长,放到旧体诗词后面。作者按照姓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分十四卷。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发来作品较多的作者,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对他们的部分作品忍痛割爱,希望得到这些作者的谅解。

  本书的编委多是第一次参加编辑诗集,缺乏经验,接手后方知编审诗词比编审散文难度大得多,有时为了一句诗,一个字,需要查阅字典资料,反复推敲,再和其他编委切磋探讨,然后与作者协商,取得共识,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定稿。个中苦辛,只有亲自参与者才能体会。尽管如此,本书中的遗漏错讹之处仍在所难免,敬祈作者读者谅解,并提出意见。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我们的老学长—年逾八旬的原北大党委副书记、北大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郝斌教授,亲自为本书撰写序言,为本书增色多多。在此向郝斌老师深深致谢,向支持与帮助本书的校友深深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