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大众阅读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jpg
作者:亢霖 ISBN:9787510843433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6-06-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288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39.8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由资深驻台记者写出的历史随笔集,所有的随笔联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台湾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价值取向。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懂一个海岛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历史也是情怀,是故事更有寄托。企望在比岛屿更广的地方,比眼前更久的时间里,有更多的灵魂被抚慰、安妥。

 

  二、作者简介

 

  亢霖,70年代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主任编辑、驻台湾记者。

  曾写作小说和专栏,在《南方都市报》《读者》《中国新闻周刊》《京华周刊》《大家》《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连载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十万八千里》《喉结》,诗集《风波》等。

 

  三、目录

 

  楔子:愿景与过往

  第一部 在水一方

  矮黑人和高白人

  孙权、东吴和东吴大学

  郑和错过台湾

  不在加勒比的海盗

  德川家康的杜鹃,沈有容的仕途

  宝岛南北战争

  大肚王国“大肚难容”

  郑芝龙的为寇、为商、为官之道

  “红毛”打不过“国姓爷”

  韦小宝的师父和情敌

  打打谈谈

  英帝国与“东宁王国”的招商蜜月期

  “第一怪”遇上“海霹雳”

  外婆不知道的澎湖湾

  施琅当了十三年“宅男”

  沈光文不是沈从文

  第二部 爱拼才会赢

  不让带老婆的后果

  开拓者吴沙和圣人吴凤

  一位真实的好汉

  蔡牵可以用来吓小孩

  老乡抱团,谁怕谁

  鸦片战争台湾没败

  郭德刚是个传教士

  戴潮春的小天国

  日本人碰上带刺的牡丹

  沈葆桢“开山抚番”怎么抚

  孤拔别想拔走台湾

  升格为省不容易

  刘铭传应该早走一年

  清末的台湾首富

  传奇画家林朝英

  第三部 伤心太平洋

  碎裂在甲午

  李鸿章的延宕与张之洞的斡旋

  台湾民主国不是“台独”

  宝岛抗日战争

  台湾近代史的标本家族

  结局或开始

  日本人的“卖台湾”和“保留台湾”

  铁搭档,从台湾到东北

  日本人在岛上玩“招安”

  警察与糖的故事

  孙中山抵达台湾

  流氓帅唱戏不流氓

  以“神佛皇帝”的名义

  一个人的完整连接

  死刑迷恋者:佐久间左马太

  不把“同化”当童话

  为台湾开出诊断书

  日据时代的“建党伟业”

  《赛德克· 巴莱》讲的是什么

  由“纵贯线”贯通历史

  投票开始的日子

  “皇民化”的盘算和结果

  妈祖在炸弹纷纷的日子

  第四部 此岸彼岸

  从头说起:棋局、棋子、人心

  面向祖国的疯狂

  “五子登科”与“五天五地”

  悲情城市

  陈仪的前世今生

  解放战争与台湾

  国民党逃往台湾

  国民党改造

  三个“张学良第二”

  永不磨灭的奋斗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

  冷战与台湾

  跨越海峡的白色幽灵

  “山姆大叔”的大腿

  《自由中国》的悲歌

  台北出现“义和团”了吗

  金门的炮弹

  杂志连成历史

  以文化的名义

  中美建交及在岛内的影响

  第五部 似水流年

  开启蒋经国时代

  “党外”狂飙突进

  民进党仓促成军

  解冻年代

  “无间道”之谜

  野百合也有春天

  直选风云

  台湾钱怎样“淹脚目”

  早早IT,后来才不“挨踢”

  台湾只有过一个省长

  大地震中的大政治

  “换党做”的意外与必然

  台湾“核去核从”

  失焦的比照

  结语:不止一种读法

  后记:寄放灵魂的岛

  主要参考书目

 

  四、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由资深驻台记者写出的历史随笔集,它记录着台湾前行的脚步,是历史也是情怀,是故事更有寄托。

  唤醒台湾的过往,触摸台湾的前世今生。

 

  五、精彩书评

 

  要抓住台湾人的心,不仅要提得出愿景,还能唤得醒过往。可惜,我们对这一衣带水的宝岛仍然知之过少,所能攫取的片断信息,往往都来自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这本书的出现,适时地正本清源,打破了这种谵妄。

  ——作家、《南方都市报》资深编辑 侯虹斌

  一部用散文笔触写就的“台湾情史”,这部触摸台湾前世今生的温情读物,像一把带有体温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当今台湾诸多的陌生空间和困惑地带,让我对台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又理性的体悟。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任何一部有关台湾的书,能像这部书一样,一边告诉我台湾的来龙去脉,一边又传递着一种非常有分寸的情感——不煽情却让人动情,不冰冷却让人冷静。

  ——出版人、读蜜传媒总编辑 金马洛

  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带来远方真相的还是记者,勾勒史实的写作者,不仅缘于他们的专业,更因为他们带着问题去,才能发现匆匆而过中被忽视的答案,而且,他们不仅揭示现状,也连接过去与未来。很高兴遇到一位适合的记者兼作者——亢霖,惊喜是,他另一重诗人的身份,又为历史记述加上了温情的笔触。

  ——媒体人、《中国经营报》记者 马连鹏

 

  六、楔子:愿景与过往

 

  每逢元宵节,台湾北部的平溪要“放天灯”,“放天灯”的原理跟热气球相似,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面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灯送上夜空。天灯用白色宣纸糊制,据说外形像一顶诸葛亮的帽子,所以又称为“孔明灯”。

  真正的诸葛亮戴什么样的帽子,谁知道?台湾人和大陆人熟悉的,是戏里的孔明。正史和戏说都是传统,台湾人接续的,是远超四百年的中华传统。在夜色里,一盏盏“天灯”扶摇直上,愈去愈远,化作天上的繁星。星空渺远深邃,神秘难测,像模糊又璀璨的过去,像未卜又热切的未来。

  那是看不清的,那是美丽的,那是感动,那是情。

  天灯放得越远越高,运气就越好。曾经,台湾人相信天灯怕鞭炮,炮声越响,天灯会惊,会怕,越升越高,越飘越远。如今炮不放了,天灯继续上升,遍洒满天的惊艳,留下满地的惊叹。

  这是如此有魔力的情,如此有张力的惊。在2008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马英九团队推出一支电视广告,是夜空里缤纷的天灯,是天灯下面期盼的面孔、泪光。要抓住台湾人的心,得提出愿景,得唤醒过往。

  哪止是天灯,像许多民俗一样,太多的事情、心思驻留其中。早期从大陆移居到台湾的先民们,环境艰险,时常面对盗匪的威胁,放天灯是互报平安的讯号。到了日据时期,放天灯成为一种躲避日军搜捕的方法。不管这些是历史,还只是传说,其中埋藏着台湾的怕和爱,台湾的惊和情。

  在比四百年久远得多的时间里,在比一个海岛宽广得多的空间里,台湾让“发现者”惊诧,让耕耘者惊讶、震惊,台湾曾陷入惊怖,台湾还曾一次次创造出举世的惊艳。台湾是热情的,台湾是纯情的,台湾人也曾陷入深深的悲情,台湾人也曾在苦情中挣扎。台湾人重情,如今最需要的,是彼此的了解、理解、尊重、关怀,是两岸同胞间的深情,是世界的温情。

  这些是故事,发生、缠绕着宝岛过往的人和事,是纸上的记载,风中的传说。这些是地理,是比岛屿更广阔的大地,比大地更广阔的海洋,比海洋更深广的人心。

  但是,要从哪里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