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大众阅读

你不知道的日本

你不知道的日本.jpg
作者:万景路 ISBN:9787510844164 责任编辑:李品出版时间:2016-06-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320 开本:32 包装:精装 市场价:¥45.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作者以自己在日本近三十年或目睹或直接感受到的日本人的生活细节、行为方式和内心思想等为基,通过百篇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普通日本人的细腻的生活特色,另类的历史宗教和有趣的风俗轶事、饮食文化等,以期透过这些文字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直观、真实的日本,并进而能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道德观以及行为准则,从而加深对日本人以及这个国家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

 

  万景路,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1963年生人,1989年赴日定居后,为数家华文报刊撰写散文、随笔十余年。无意名利,唯求在感悟异文化的同时,倘能为欲了解日本的诸君贡献一点绵薄微力,娱己娱人,则殊为幸甚。文章结集出版有《扶桑闲话》《你不知道的日本》。

 

  三、目录

 

  姜建强序:在启迪和不枉然之间

  第一辑 世相人文

  日本男人也风骚

  “噢太啊拉己”感怀

  自杀程序

  成人式的启示

  父亲的失落

  日本人孤独时都干啥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家庭

  变质的母亲之道

  藏之有道的私房钱

  饿死人的饱食大国

  趣谈日本厕所称谓

  日本人的笑

  渐淡的日本年味儿

  悠闲与匆匆

  弃医从文的名人

  提起和纸都是泪

  万能的“思咪码赛”

  日本的旅游商品

  第二辑 历史民俗

  日之尚“裸”

  地域的同一性

  “日本教习”田冈岭云

  不同的血统认识

  没有自我的随众意识

  日本人的天足

  岛民的个性也很精彩

  灵活与不灵活

  绘图天赋

  1871 年:日本崛起

  源远流长的日本现实主义

  同化与被同化

  日本历史上的两场大风

  卑弥乎与魏明帝的双赢

  武田信玄的英雄传承

  平清盛的另类高瞻远瞩

  又见汉代人用倭扇

  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吗

  书写历史的天武天皇

  演歌

  第三辑 文化宗教

  去见观音

  言灵

  高尾山药王院有喜寺

  山伏是怎样炼成的

  大和民族的另一魂

  日本神那点事儿

  日本人与曼珠沙华

  悲情国度

  遍路今昔

  从《忠臣藏》看武士道

  一所悬命与“石门心学”

  活学活用中国文化

  香书· 书香· 薛涛笺· 千代纸

  散乐· 能乐· 京剧· 变脸

  汉字古用法在今天的日本

  “不伦”是文化吗

  堂· 吉诃德在日本

  与死人共生

  岛国木文化

  马鹿与阿呆的出口转内销

  第四辑 风景风情

  看不尽的日本庭园

  石不能言最可人

  东京的胡同

  盆栽式精神

  菖蒲的西为东用

  祭舞,蕴含在动中的静

  风铃与木屐

  日本人何以有虫的情结

  金鱼与锦鲤的洄游

  第五辑 饮食文化

  “おでん”VS 麻辣烫

  駅弁文化

  三文鱼的前世今生

  刺身的出处

  清酒里的中国元素

  小学的给食制度

  日本牛是如何变牛的

  日本饭团

  无法模拟的鱼食文化

  岛国地鸡

  第六辑 管窥思考

  灰暗的日本人

  日本公务员为什么不受贿

  自杀美学不再美

  水德五训

  日本人与荀子之“礼”

  日本人缺点“德”

  义理人情的昔与今

  岛国人的爱国

  现实的内外观

  虐童现象何以频发

  中日男人幸福度比较

  严谨不是说说的

  岛国人焦躁了

  闲说数字忌讳

  和服的“藏”与“露”

  《君之代》与知伤感之心

  娶日本老婆真的幸福吗

  日本人真的好战吗

 

  四、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的日本原来在这里

  扎根东瀛生活三十年的深入观察

  李长声、姜建强、亦夫、刘柠……

  “知日派”作家齐力推荐

 

  五、精彩书评

 

  想做标题党,把万景路此书叫“日景寻路”,从日本景象中寻出路来,这似乎是写日本的使命。但还是像他这样写日本的常态,写得这么有趣吧。

  ——李长声(旅日作家、知日派学者)

  这本书的作者万景路先生用他在日本二十多年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捕捉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有关日本的意义和碎片。将这些意义和碎片拼凑起来,就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日本论或日本人论。

  ——姜建强(旅日学者、《中华新闻》社长兼总编辑长)

  万景路的文字,是潜到日本社会的深处和暗部,用一种相当“内部”的视角,揭示现象背后的文化肌理及社会文化心理。不端、不拘、不讲道理,却由不得你不读、不想、不会心一笑。不仅对那些不大知日者来说如此,甚至对某些略知其然者,亦颇有读之,以知其所以然的诱惑和价值。

  ——刘柠(作家、艺术评论家)

 

  六、序言

 

  在启迪和不枉然之间

  姜建强

 

  写作是个怎样的状态?一般而言如同喝咖啡,再怎样地喝,再怎样地思,也难以复原出一个用观念组合起来的这个咖啡豆国家的人文体质,最多是在繁杂和表象的纷乱中,捕捉某些意义的碎片。但如同喝咖啡是复义的一样,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复义的,就看你用怎样的视角捕捉属于你的意义和碎片。

  毫无疑问,这本书的作者万景路先生,用他在日本二十多年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捕捉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有关日本的意义和碎片。将这些意义和碎片拼凑起来,就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日本论或日本人论。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作者用“世相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宗教”“风景风情”“饮食文化”和“管窥思考”这六大块,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日本和感性的日本人。

  《无用的父亲》是日本十多年前的漫画本,讲的是一位一嘴龅牙、戴着眼镜的悲哀小男人的受虐故事。作者借用这个故事写道:近年在日本父亲的形象一落千丈。如此恶性循环,“父将不父的现象也就自然无法避免。”作者从无用的父亲联想到了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日本的孩子表现出独立守纪和全面发展的优点,“但掩盖在文明礼貌之下的恶却也不是通过几次夏令营活动就能表现出来的。我们的传统教育也自有其优势存在,倒是无须妄自菲薄。”这就是视角了,而且是很独特的视角。

  在日本,婆媳不和的多。这是为什么?原来在日本,母亲还有一个称谓叫“御袋”。顾名思义,母亲是个大袋子,儿女都往里面装。日本母道的极致是:即便儿子长大后不孝,甚至弃母厌母,母亲对儿子之情还是依然故我。这种从襁褓开始的依赖心理,能伴随日本男人的终生。而一旦儿子结婚娶上媳妇,做母亲的就会心生妒忌,做儿子的就有热母冷妻的心情。这样婆婆与儿媳争儿子夺丈夫之战,就不可避免。其结果一般是以儿子顺从母亲,儿媳输掉家庭战争而结束。这就凄惨了儿媳。万先生《变质的母亲之道》一文,对此有精到的描述。

  日本人一般都具有绘画天赋,如漫画如插图如图墙等。但这个天赋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日本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头脑中同时进行着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的大脑里,汉字和假名是在不同部位进行处理的。这种语言处理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日本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图像处理的训练,而且卓有成效。日本人拙于原创,精于模仿,其原因也在这里。这是在读了万先生《绘图天赋》一文所得知的资讯,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日本人真的好战吗?战后七十周年虽然已经过去,但这个话题仍具有关注度。而万先生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日本人真的好战吗》,给出了一个思考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如此优雅的环境下,如果说普通日本人厌战,我信。” 作者的这个“信”是从哪里来的?导出此结论的依据何在?那就请读者自己慢慢阅读了。读完此文,大概你也就“信”了。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期间又发生了变异与变种,更是发生了先生与学生之间的惊人换位。那么对这种文化生态应该做怎样的解读?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在《日本人的天足》《日本人与曼珠沙华》《东京的胡同》《日本人与荀子之“礼”》《金鱼与锦鲤的洄游》《おでんVS 麻辣烫》诸篇中,我们发现作者用历史和文化的方法对其作了梳理和辨析,将历史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历史,放置在一个共生的文本中,从而有了诸多亮眼的新说。例如,“如果说永井荷风寻寻觅觅的东京胡同是随笔的,那么,北京胡同应该是物语的。只不过,今天的东京胡同依然保持着随笔风格,而北京胡同的物语呢?”又如“包裹严实的三寸金莲”与“一双美丽的光脚丫子”,前者成了“一缠足成千古羞”,后者成了“在泛着草香的榻榻米上轻盈地跳跃闪动着”。显然,这些都是有趣之点。

  怎样概括日本人?我们当然知道《菊与刀》中的经典论述。但对当下的日本人是否还应该有新的概括?对此,旅日二十多年的万先生在《水德五训》一文中说,日本人确实在身体力行着这“水德五训”:“平时淡定、儒雅,不急不躁,不出风头。而一旦有事却能顷刻间聚而成势,如磅礴之水般,或呼啸涧中声震穹宇,或雷霆激射吞天沃日。若说事例,日本人平时的温文尔雅,战时的极度疯狂。体育比赛、商事竞争、公司做人、社会表现等等无处无时不在展示着日本人的水性。”从“水德”联想到日本人的日常行为方式,真可谓是不乏新意的日本人论。

  在一个失去意义的时代,章节目式的宏论已经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碎片书写的“颠三倒四”,在不经意间将历史的大珠和文化的小珠落入玉盘,倒也呈现出世界和生命的切切声响和多重色彩。可以这样看日本,可以这样看日本人,当然也可以这样看自己。有时,意义就在玉盘转动的不经意间生出,给予启迪和不枉然。毫无疑问,万景路这本书的意义也在这里——启迪和不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