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大众阅读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人间世2_副本.jpg
作者:余世存 ISBN:9787510875830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9-01-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336 开本:32 包装:精装 市场价:¥60.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其中既有时代社会最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又有日常生活最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抵达和成全,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命名和超越。作者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十年之久,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作者的关怀和用心值得注意。读本书可知在社会百态的生存中坚实立足,知道我们的方向和位置,知道人生诸种可能中的精神成就。

 

  二、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著有《非常道》、《非常道II》、《中国男》、《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人间世》等作品。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等,主编有《东方圣典》等。

 

  三、目 录

 

  第一部分  时代寓言

  一/世象

  世象一   

  世象二   

  青年   

  官商   

  权力   

  资本   

  中国男人  

  数字化生存  

  二/国是

  发展   

  对话   

  革命   

  民众   

  全球化   

  现代性   

  外鉴   

  三/学界

  知识   

  学问   

  知识界   

  知识人   

  四/史鉴

  史鉴   

  民国   

  五/鉴人

  春秋   

  鉴人   

  友朋   

  六/文化

  文化   

  书香   

  经典   

  文学   

  汉语   

  新儒家   

  中西医   

  七/寓言

  寓言   

  第二部分  精神状况

  八/罪苦

  罪苦   

  退化   

  躁狂   

  病变   

  流氓   

  坎陷   

  类人孩   

  异乡人   

  灰社会   

  文化乞丐  

  精神分裂  

  极权主义    

  非常生活   

  第三部分  时空演化

  九/自然

  自然   

  乡村生活  

  十/时空

  时空   

  进化   

  传统   

  节日   

  人文时间  

  十一/易道

  易道   

  卦象   

  第四部分  个人选择

  十二/人格

  人格   

  思维   

  自我   

  十三/情爱

  男女   

  性    

  情爱   

  婚姻   

  十四/救赎

  安身   

  成长   

  读书   

  诗歌   

  自由   

  个体自觉  

  信念   

  皈依   

  救赎   

  信仰   

  除魅   

  内省   

  十五/众我

  连接   

  答问   

  游思   

  众说一   

  众说二   

  众说三

 

  四、名家推荐

 

  有的人说这本书有可能超过《非常道》,我不敢说是否超过《非常道》,但从我自己来讲,思想上、精神上应该比《非常道》更成熟一点,因为《非常道》愤青色彩或者鲁迅式的锋芒大家记忆犹新。已经有读者反映还是我的风格,有“余氏风格”,有些沉重,但应该比《非常道》往前走了一步,走到中年人的状态,或者走到中年用精神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评判大陆中国,包括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关怀应该更大一点。——余世存

  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洸辨,赅备己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世,不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止……——王康

  我觉得《人间世》比《非常道》好看,当然也比《家世》好看。首先语言很鲜活,我们很难在这两年的书市上看到生动鲜活的语言、让人心情很愉快地看。这本书内涵丰富,里面写出了很多很珍贵的东西,他的东西很宽广,更包容也更开放。我们喜欢划圈圈,这个派那个派,等等。余世存这本书超出了这些圈子,尽量是打通,要从自我走向世界。——余世存

  余世存前面两本书我看了,一本是《非常道》,那是他在青年时代的阅读和思考的总结,把清末民国以来知识分子的言论进行选录,呈现他思考的深度和他阅读的评论。另外一本是《老子传》,这是他对中国思想源流的思考,写老子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解构出来。第三本书是《人间世》。这三本书可以看出世存姿态和思维的独立性、超然,经得起时光的考验。——十年砍柴

 

  五、序 言

 

  精神与生活

 

  2007年。深圳。

  我对前来听诗歌的朋友们说,我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精神”,只是我跟时代俗风之间相互都有敌意。

  这话几乎是一句谶语。

  时代要承受我的白眼,审判;我也承受时代的冷淡,边缘。

  更早的时候,我写过这样的句子:我在你们中间行走,你们却看不见我。你们都背叛了我。

  物质和精神的演进并不同步。在我们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的时候,精神却在极度地萎缩。意识到精神的花果飘零到个人这里,意识到文明的薪火传承到自己这里,则经历了“苦难的历程”。这个过程难为外人道。

  除非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听从这样的“天命”,因为时代社会如此“作享”。多年前写诗:“你紧闭的肉体就是我/全部的精神之谜,而精神/我们曾想象有无数可能。”这几乎同样是诗谶:几代人青春少年时曾对精神有过无穷的想象,步入社会后只是沉溺于肉体的放纵或养生健身。

  “灵台无计逃神矢。”

  在“四顾苍茫一无凭借”的日子里,我几乎放弃了个人的言说,追寻起人的目的。我知道,比起时代的大V、几十万乃至百万计千万计的粉丝偶像,跟那个在绍兴会馆反思的精神一样,精神从来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权力和市场如无监督问责,都一样走向“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的网络或娱乐狂欢,更是跟精神相去甚远。但精神自有道义、气节、尊严。

  从拒绝进入体制生活,到不出国门,到放弃以公知或贤达的形象呈堂证供,“宁将曳尾于涂中。”从发现时间空间、发现发明易经,到“温情与敬意”地看待历史,“同情之理解”时代社会。……在弃绝中、在服务中,我与时代既在实现“和解”,又在“提撕”。

  人是目的。人的目的,在于不断地超越,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个人史家族史国族史人类史;如此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问道学。

  天象会乱,秋天会有“秋老虎”,冬天会有小阳春,“残忍的”四月会有“倒春寒”;世道会乱,“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我们人类仍会努力调时、定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精神维度论,这是我们三十年来和近二百年来的多个周期的冬天,是文明世界五百年来和两千年来多个周期的中年。尼采预言过中年文明的虚无,纳博科夫形象地命名了中年的“萝莉控”和“大叔控”,弗洛伊德、斯宾格勒、布莱希特、雅斯贝尔斯、萨特、马尔库塞们看见了人的存在和时代的精神状况……现代运动以来众多的哲人、作家看到这些危难并参与到救赎之中。

  我们中国人也以自省和世界眼光参与到这一运动中,从五四先贤的“国民性”到孙隆基、金观涛们的“深层结构”,到柏杨的“丑陋”和“酱缸”……

  这一本受惠于当代传播介质变化的微博体心思,算是参赞这一运动的最新作品。我要向读者朋友抱歉的是,我没能跟大家分享更系统的思考,过去的《十年书》尚不及本书的广大精微,新的言路还未成型。让我个人略感宽慰的是,这本书断断续续写来,历时三年,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花费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打磨几句话、一二百个汉字。因此,我是跟朋友们和社会一道,经历着考验、经历着成长。在此要提请大家铭记黄秀丽的功德,是她的辛苦努力,将一两千条散乱的微博文字编排成一个多少可观的体系。

  虽然我也受着探究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智能本质、社会转型等谜的诱惑,但自由、民主乃至安全、信赖、公益和学习等现代社会的价值仍是需要我们为之服务、献祭的,也是需要我们时时“三复斯意”的。我相信,读过本书的人,能够重温青春少年的精神可能性,会理解冯至的诗:“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发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