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思想学术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大字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大字本).jpg
作者:钱穆 ISBN:9787510838507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5-10-01 版次: 印次: 页数:198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35.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五次讲演。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本书,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二、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

 

  三、目录

 

  序 / 1

  前 言 / 1

  第一讲 汉代 / 7

  一 汉代政府组织 / 7

  二 汉代选举制度 / 19

  三 汉代经济制度 / 24

  四 汉代兵役制度 / 29

  五 汉制得失检讨 / 34

  第二讲 唐代 / 44

  一 唐代政府组织 / 44

  二 唐代考试制度 / 58

  三 唐代经济制度 / 66

  四 唐代兵役制度 / 75

  五 唐代制度综述 / 81

  第三讲 宋代 / 82

  一 宋代政府组织 / 82

  二 宋代考试制度 / 94

  三 宋代赋税制度 / 98

  四 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 101

  第四讲 明代 / 110

  一 明代政府组织 / 110

  二 明代考试制度 / 135

  三 明代赋税制度 / 139

  四 明代兵制 / 143

  第五讲 清代 / 148

  一 制度与法术 / 148

  二 清代的部族政权 / 149

  三 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 153

  四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 165

  五 清代的统制政策 / 168

  六 民众的反抗运动 / 172

  七 变法与革命 / 174

  总 论 / 179

  〔附录〕答徐君书 / 188

 

  四、编辑推荐

 

  1. 本书系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政治制度一本必读书。

  2. 本书系由钱穆先生五次讲演之讲稿整理而成,深入浅出。

  3. 本书正文字号采用三号字,排版疏朗,适合中老年读者及弱视读者阅读。

 

  五、序言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

  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钞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

  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已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但由于国家大局之动荡,私人生活之不安定,而自己想写的,感到比这一部书更重要的也还有,因此此书终于没有写。

  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承何敬之先生要我在战略顾问委员会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讲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两小时;又为旅途匆促,以及其他条件,并不能对历史上传统制度详细陈述,精密发挥,只择汉、唐、宋、明、清五代略举大纲。本来想再就讲演纪录把在讲演时未及提到的,略事增补;不幸讲演完成,我即负伤养病。在此期间,没有精力对此讲稿再事改进。只得就原纪录稿有与原讲义旨走失处稍稍校正,而其他不再润饰了。将来若偿宿愿,能写出一部较详备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则属至幸。而此书得以抢先呈教于读者之前,亦可稍自欣慰,并在此致谢何先生之美意。若无何先生这一番督命,连此小书,也不会有仓促完成之望的。

  一九五二年八月钱穆在台中

  此稿初成,在一九五二年八月我在台中养病时。嗣后总政治部来函,请写一本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截稿期限甚迫;乃就此稿稍加修改,如唐代的两税制,明代的赋税制度等,均有若干新资料补入,较原稿稍微充实。然恐尚多疏漏谬误,切盼读者之指正。

  一九五五年八月钱穆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