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全部图书 > 涉台图书

中国国民党政党转型研究

中国国民党政党转型研究-封面效果图_副本.jpg
作者:李京 ISBN:9787510878923 责任编辑:出版时间:2019-03-01 版次:1 印次:1 页数:196 开本:16 包装:平装 市场价:¥39.00 试  读 预  定

  

  一、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既有研究内容,以政党本身的视角来考量"双重转型"中政党如何应对政治生态的变化,面对政体变迁如何取舍,政党自身如何存续,政党与政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问题。本书系统梳理回顾了政党及政党转型理论,并以政党自身的利益考量为出发点,来阐释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政治发展中的诸多疑点热点,比如国民党为何推动台湾政治转型,台湾政治转型中国民党何以存续,新的政治生态下国民党自身如何调适,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新政治生态中的挫败和生存等。

 

  二、作者简介

 

  李京,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台湾问题。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台湾研究集刊》《红旗文稿》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三、目录

 

  序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政党转型问题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转型的一般解释

  一、政党及其功能

  二、政党及政党体制的类型

  三、政党转型的趋势及一般路径解释

  第二节后发达国家(地区)政党的类型及其转型

  一、后发达国家(地区)政党体制的主要形式——一党制

  二、一党制的演变路径

  第二章意识形态的现代性与统治间的张力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现代性

  一、“三民主义”意识形态

  二、“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现代性的表现

  三、“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化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的统治方式

  一、蒋介石个人权威的树立

  二、“俄共”式的组织结构

  三、基层党部与专业党部组织化

  四、形式上的党政分离

  第三节意识形态现代性与统治间张力的政治结果

  一、地方自治与封闭“中央”

  二、有限控制下的舆论开放

  三、接受美援与受美影响

  第三章适应与变革: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国民党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主导下的台湾现代化发展

  一、中国国民党执政的合法性危机

  二、当局主导的市场经济

  三、中国国民党统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现代化的挑战

  一、异质化中产阶级崛起是国民党变革的压力与引力

  二、社会团体自主性增强动摇了国民党的社会控制

  三、国民党造就党外反对势力的发展壮大

  第三节国民党的适应与变革

  一、意识形态的调整

  二、国民党组织结构多元化

  三、回应外部变迁的制度变革

  第四章困境与蜕变:走向现代民主政党

  第一节政党民主转型的奠基

  一、国民党统治下良好的执政绩效

  二、国民党长期执政的资源优势

  三、领导精英集权与温和的大陆政策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民主转型的考验

  一、派系斗争与政党分裂

  二、侍从关系解体与黑金政治泛滥

  三、台湾民主制中的“政党轮替”

  第三节民主制推动国民党民主转型

  一、意识形态“中间化”

  二、精简党工与组织结构扁平化

  三、落实党内民主

  四、处理党产及党营事业

  结论

  附录

  台湾政治转型中蒋经国的民主思想与善治抉择

  台湾民主化时期李登辉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序言

 

  一党制国家(地区)的政党肩负着国家(地区)现代化发展与自身转型的双重使命。在后发国家(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执政党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有的执政党顺应现代化潮流,通过改革完成双重转型,引领国家(地区)逐步走向现代民主,自身也转型成为竞争性政党;有的执政党则错失改革时机或因党力有限,失去主导改革的机会,或被失控的改革吞噬,失去政权难以重新执政;有的执政党拖延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以维持政党对政权的独享而长期一党执政,面临国家(地区)现代化与自身转型的双重困境。因此执政党对一党制国家(地区)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代化进程也会反作用于执政党的变化。

  一党执政有可能通过政党本身变革与政治制度变革两种渠道来适应、回应外部变化的挑战与威胁。在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开启并主导台湾地区自由化民主化改革,自身也转向民主政党。本书选用政党意识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应外界变化的制度变革三重维度来考察台湾现代化中国民党转型民主政党的进程及相关问题。

  意识形态是考察政党的关键指标。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形式上认可“宪政民主”;第二,承认并保护私有产权;第三,倾向“全民党”的偏好。退台后,国民党在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方面实行统治,虽以种种借口推迟实行“宪政民主”,但一直坚持“三民主义”意识形态,承认“宪政民主”的价值意义。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现代性与统治间的张力体现在其制度安排及统治方式中。这种制度安排及统治方式造就了国民党统治的有限多元主义,为台湾民主化预留了空间与可能。

  国民党通过主导台湾经济发展来增强其统治合法性,单一政党主导经济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私营经济的发展又对国民党统治产生制衡,使其政策与施政有利于私人部门的成长。台湾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公民社会的成长,社会团体自主性提高,党外反对运动的高涨,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国民党的一党统治构成威胁与挑战。随外部环境的变迁,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调整与变革,并开始有限度的“中央层级”选举,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政治自由化改革。

  中国国民党主动开启台湾地区自由化民主化改革,使其居于改革的支配地位,拥有改革的主导权,能够有效利用执政绩效、优势资源和地位,控制民主化进程,制定易于自身的规则制度,这对政党的民主转型及民主制中的存续至关重要。中国国民党在转向民主政党过程,经历政党轮替是其需要面对的重要考验。民主制中的政党都可能成为在野党,不能单以一两次选举成败来考量与评价政党在民主制下的存续能力。成为在野党后仍能通过选举再次执政,标志着政党民主转向的初步完成。政党一旦被置于民主体制中,外在制度环境会约束规范政党的政治行为,为了生存发展,政党只能通过自身变革来适应民主政治,党内民主化改革才有可能实现,政体民主催生了党内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