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重点深读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08日

 

 

 

 

一、新书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余世存 著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

版次:1 

字数:245千字  

印刷时间:2014-9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1I S B N978-7-5108-3031-0

包装:平装

定价:39.8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其中既有时代社会最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又有日常生活最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抵达和成全,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命名和超越。作者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十年之久,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作者的关怀和用心值得注意。读本书可知在社会百态的生存中坚实立足,知道我们的方向和位置,知道人生诸种可能中的精神成就。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著有《非常道》、《非常道II》、《中国男》、《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等作品。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等,主编有《东方圣典》等。

 

编辑推荐:

一幅当代生活的精神地图,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微博先驱余世存二十年思考之大成,《非常道》后又一力作

重建生活与信仰的谱系,当代华人思想的一座丰碑

王康、陈冠中、毛喻原、十年砍柴、周濂等诚挚推荐

 

 

二、作者自序

精神与生活

 

 

2007年。深圳。

我对前来听诗歌的朋友们说,我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精神”,只是我跟时代俗风之间相互都有敌意。

这话几乎是一句谶语。

时代要承受我的白眼,审判;我也承受时代的冷淡,边缘。

更早的时候,我写过这样的句子:我在你们中间行走,你们却看不见我。你们都背叛了我。

物质和精神的演进并不同步。在我们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的时候,精神却在极度地萎缩。意识到精神的花果飘零到个人这里,意识到文明的薪火传承到自己这里,则经历了“苦难的历程”。这个过程难为外人道。

除非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听从这样的“天命”,因为时代社会如此“作享”。多年前写诗:“你紧闭的肉体就是我/全部的精神之谜,而精神/我们曾想象有无数可能。”这几乎同样是诗谶:几代人青春少年时曾对精神有过无穷的想象,步入社会后只是沉溺于肉体的放纵或养生健身。

“灵台无计逃神矢。”

在“四顾苍茫一无凭借”的日子里,我几乎放弃了个人的言说,追寻起人的目的。我知道,比起时代的大V、几十万乃至百万计千万计的粉丝偶像,跟那个在绍兴会馆反思的精神一样,精神从来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权力和市场如无监督问责,都一样走向“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的网络或娱乐狂欢,更是跟精神相去甚远。但精神自有道义、气节、尊严。

从拒绝进入体制生活,到不出国门,到放弃以公知或贤达的形象呈堂证供,“宁将曳尾于涂中。”从发现时间空间、发现发明易经,到“温情与敬意”地看待历史,“同情之理解”时代社会。……在弃绝中、在服务中,我与时代既在实现“和解”,又在“提撕”。

人是目的。人的目的,在于不断地超越,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个人史家族史国族史人类史;如此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问道学。

天象会乱,秋天会有“秋老虎”,冬天会有小阳春,“残忍的”四月会有“倒春寒”;世道会乱,“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我们人类仍会努力调时、定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精神维度论,这是我们三十年来和近二百年来的多个周期的冬天,是文明世界五百年来和两千年来多个周期的中年。尼采预言过中年文明的虚无,纳博科夫形象地命名了中年的“萝莉控”和“大叔控”,弗洛伊德、斯宾格勒、布莱希特、雅斯贝尔斯、萨特、马尔库塞们看见了人的存在和时代的精神状况……现代运动以来众多的哲人、作家看到这些危难并参与到救赎之中。

我们中国人也以自省和世界眼光参与到这一运动中,从五四先贤的“国民性”到孙隆基、金观涛们的“深层结构”,到柏杨的“丑陋”和“酱缸”……

这一本受惠于当代传播介质变化的微博体心思,算是参赞这一运动的最新作品。我要向读者朋友抱歉的是,我没能跟大家分享更系统的思考,过去的《十年书》尚不及本书的广大精微,新的言路还未成型。让我个人略感宽慰的是,这本书断断续续写来,历时三年,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花费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打磨几句话、一二百个汉字。因此,我是跟朋友们和社会一道,经历着考验、经历着成长。在此要提请大家铭记黄秀丽的功德,是她的辛苦努力,将一两千条散乱的微博文字编排成一个多少可观的体系。

虽然我也受着探究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智能本质、社会转型等谜的诱惑,但自由、民主乃至安全、信赖、公益和学习等现代社会的价值仍是需要我们为之服务、献祭的,也是需要我们时时“三复斯意”的。我相信,读过本书的人,能够重温青春少年的精神可能性,会理解冯至的诗:“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发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是为序。

 

 

三、名人评书

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洸辨,赅备己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世,不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止……

——王康 

 

四、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时代寓言

 

/世象

世象一                 

世象二                 

青年                    

官商                    

权力                    

资本                    

中国男人             

数字化生存          

 

/国是

发展                    

对话                    

革命                    

民众                    

全球化                 

现代性                 

外鉴                    

 

/学界

知识                    

学问                    

知识界                 

知识人                 

 

/史鉴

史鉴                    

民国                    

 

/鉴人

春秋                    

鉴人                    

友朋                    

 

/文化

文化                    

书香                    

经典                    

文学                    

汉语                    

新儒家                 

中西医                 

 

/寓言

寓言                    

 

第二部分  精神状况

 

/罪苦

罪苦                    

退化                    

躁狂                    

病变                    

流氓                    

坎陷                    

类人孩                 

异乡人                 

灰社会                 

文化乞丐             

精神分裂             

极权主义            

非常生活            

 

第三部分  时空演化

 

/自然

自然                    

乡村生活             

 

/时空

时空                    

进化                    

传统                    

节日                    

人文时间             

 

十一/易道

易道                    

卦象                    

第四部分  个人选择

 

十二/人格

人格                    

思维                    

自我                    

 

十三/情爱

男女                    

                        

情爱                    

婚姻                    

 

十四/救赎

安身                    

成长                    

读书                    

诗歌                    

自由                    

个体自觉             

信念                    

皈依                    

救赎                    

信仰                    

除魅                    

内省                    

 

十五/众我

连接                    

答问                    

游思                    

众说一                 

众说二                 

众说三                 

 

五、精彩选摘

 

官商

 

十五年前,一个官员对他的儿子说,你这小子不晓得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让我为你贪了那么多钱。儿子问,究竟有几多钱。官父哈哈大笑,有机会叫咱抢钱私有化,咱不能傻得不听话吧,那钱来得多容易啊,咱们爷俩到美国去花几辈子都花不完。……后面的故事是什么,我曾一直想打听清楚,但后来作罢了。

 

朋友给一个政治家写序,称道他是“明君贤相”,据说读过的年轻人多不理解,怎么能说一个当代人是君是相。朋友无语。他憋了很久才说,你看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什么脑子,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怪不得你们说民国范儿,民国人是现在人的爷爷了,爷爷比孙子还心态开放,孙子一辈的人还自以为是,什么世道啊?

 

有商人跟学者切磋拒绝的经验,商人说,他为了推掉应酬,几乎找过所有能找到的借口:酒喝高了,家里要修理,家人病了,人在外地,自己病了……学者苦笑,他为了争取宅在家里的权利,这些借口也都用过。两人感叹,要拥有自己的时间多么奢侈啊。学者说,惭愧我们都没有勇气明确拒绝,大家也就忙成一团了。

 

一个身为厅局的官员在朋友们面前整天骂政府,有朋友说,你别骂了。你享受着特权和纳税人的奉献,你自己做了什么?你不觉得就是你这样的人格扭曲的官员绑架组成了政府,并鱼肉了我们大众吗?你既然标榜自己是明白人,你能向我们这些朋友公布你的财产吗?你能向我们说明你在政府机关里做了哪些事吗?……

 

在大时代里生活,我们个人积累下什么了呢?有的人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有的人是一堆房子,有的人是暴戾之气直干天和……十几年前,我见过一个经济学家摸着他滚圆的肚子,感慨说,这也是十几万吃出来的肚子啊。好多年没见到这个人,估计他的肚子已经升级成百万元级的了。

 

一官员问他的朋友,他们治下的一方大省里有无读书种子。答说,有啊,文化总是有托命人的,只是他们生活窘迫,需要养起来。官员说,不要养,我们养了那么多教授、研究员,有什么用呢;要打击他,必要时关起来,这样他才能有真东西。朋友说,人家已经画地自狱了,还怎么打击?文化不是穷出来的,是闲出来的。

 

有老板说,国学班、管理哲学班等等不像前两年火了,但这个产业还是很大的。他参加了几个班,学习到很多东西。花了几十万,值得!朋友不屑地说,怪不得没什么人坐冷板凳写书了,原来你们不需要书,你们花钱只想听江湖骗子说书。你们听了一脑子浆糊,懂得分辨真知和伪学吗?自己学会了思考和反思吗?

 

有一个朋友说,有些人见了一面后再不想见了。问其缘由,说是这些人谈生意,都是五个亿以上的项目;谈战略,都是国内外权力场中的纵横捭阖;谈文章学术,都是上下千万年,啥都由他来定论盖棺,天下文章一石,他得了八斗……朋友说,好家伙,还让不让我们这些人活啊,成心让我们这些活得庸俗的人臊死啊。

 

权力

 

我们对权力的认同似乎有一种天赋,在饭桌上,在几个人的暂时关系里,我们都擅长从权,不经意地势利。曾有一年轻朋友批评我,你还以为自己年轻啊,你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构成一种不平等关系,你不用这权,你以为跟年轻人打成一片,大家都倒霉。一个对权力认同到如鱼得水的社会,无法适应别的形式的交流。

 

经常看见周围朋友对人和事排座位,这件事是划时代的,那个人是江湖大佬、学界大牛,某某是小角色……我也曾有此势利。追问原因,大概是学生时代的排名次等做法染上的毛病。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势利也是一种丛林法则。我国人多终生染上了学生时代的毛病和认同了丛林法则,很少懂得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人生意义。

 

因为对吴思的“官家主义”一词很认可,曾琢磨过它的“历史曲线”。印象中,二十多年前,我们对官吏一类的职业、“官本位”一类的观念是嘲笑而且不以为然的。但问过吴思和另外的朋友,他们说,中国人任何时候都是优则仕,80年代只是好了那么一点,很快就又是官家主导一切了。怨不得大家都心向往之啊。

 

不受制约的公权力必然腐化,所谓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任何公共资源的长期把持也如此,我们经常看到某人五年前就是校长,理事长,或某机构某平台的主任、主编,十年前也如此,十五年前也如此,这种现象并不说明其人的重要,而是反证其识见品德。公共资源流失了,社会公器中饱了某些人的私囊。

 

我曾经吃过一段时间的官家饭,不太适应,就放弃了。多少年后,有机会到某地做客,官家请饭三四天,每天山珍海味,穷奢极侈,到第三天中午,坐上饭桌,我的胃反感得厉害。看着陪着我们一天三顿大吃大喝的官员,仍甩开膀子吃喝得新鲜,我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官家饭可不是我这样的人吃得了的啊。

 

似乎从清末李鸿章开始就坦言当官是最容易的事:你连官都不会做,你还能做什么?有些人做官大半生,下来后,愁眉苦脸:一辈子啥都干不了,只会做干部。有人说,今天的一些好事者,总想在知识意义上给官员耳提面命,帮他们论证如何当官才乖才巧才好……实在是天大的误会。

 

我们社会的官员阶层和知识阶层一度面目模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士仕同流。直到80年代,大学生一毕业即意味着国家干部身份,级别职称跟工人阶层不一样。因此,直到今天,不少官员还算是读书人,“好读书不求甚解”,他们爱舞文弄墨;很多知识人说起话来还有官气,“天下事皆在掌中”,他们爱指点江山。

 

我们的特权一脉相承。物质短缺的时代,一个地区或者厂矿如能请来一个“上海师傅”,那是多么光荣而值得一说的事。至于搞到一张车票去买到永久牌自行车,通过熟人直接从厂里打到散酒……多有面子。至今,我国人多不以为市场提供服务、方便,反而是特权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几代精英成功之士都不习惯以市场解决问题。

 

信息都成了特权。这事他知道得最清楚,那事就像是他听墙根儿知道的……我们在聚会中,在餐叙里实现的信息流动多是一种权力的实现形式。我们被权力了,而非获得了、见证了每一个人存在的权利和精神的内在理性。顶层或顶顶层设计或游戏,也是这样。它们中发生了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我们习惯了特权,并把送礼收礼这样的情感表达演变成权力的特殊存在形式。从生活的大件消费品到小玩意儿,都习惯了有人“送来”。想送不知道送给谁,想收也没有人送来,因为你的面子人缘有问题,你不“成功”。在大家包括小学生和老师之间都收受成风的时候,若没有人给自己送东西,情何以堪啊。我们的情感被权力绑架了。

 

革命

 

“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已成功了。然而这正是他做事小心的地方。他再三再四的请我上湖北,我还没有肯。”衰败时代所享有的特权,就是公理正义会合乎逻辑地将一切推向革命。黎元洪很了不起,他的名言是:“有饭大家吃。”

 

我们当代人的政治热情,如对改良改革渐进革命的津津乐道,一直缺乏足够的前提,因此,我们的低声细语或一时雄起不过是男人热衷谈论的两大话题之一而已。俄国的悲剧政治人物斯托雷平意识到了却没能做到,他说,先立规矩,再谈改革。前现代国家的立规矩之路曾经悲剧过、光荣过,今天越来越趋向广场狂欢。

 

今天我们越来越理解,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或社会模式。我们也知道,一个共同体积久生蛊生变,顺天应人的革命时义是重大的。与时偕行,以不断创新的胆识推动社会变革演进,是一切社会革命家的当行本色。中国历史上的改元,并非这种意义的变革,都仍将经历各自不变的轮回。

 

我们的一些知识人惯会告别革命,从崇尚英美模式,否定法国模式,发展到认为没有五四运动更好,没有辛亥革命更好。当纽约一家杂志的记者远道来访,问高尔泰,这个同样的五四之子,终生实践并笃信“自由”的中国圣贤,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高尔泰说:“我没有那样想过。”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像样的精神食粮,父辈们没有多少责任感,更没有有效解决问题的制度机制,那么青年人就当然以青春的本能抗争。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鄙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

 

央视一刀未剪地播出《V字仇杀队》,引起不少人欢呼。虽然王怡曾说它只是“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很多网友还是肯定这是一部有意义的革命电影。我看电影的时候,想起自己写过的诗句:“那三年前埋下的仇恨/并没有发芽,另外的梦掌握生命的血/消解了它,那一个个美妙的迷魂/比现实更动人……”

 

专制社会的肉食者们生存的必然结果是成为“一篓螃蟹”,所谓形格势禁中的钳制、难以动弹。故率先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多是普通人,如辛亥革命,这是“苍蝇与大象之间的战争”。他们是历史的推手,他们前赴后继,书写着“为失败的事业而战斗”的泣血传奇。

 

社会运动和运动社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当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关注起社会人物事件时,这大概是社会运动的萌芽了。当有人插科打诨,推出替罪羊,转移视线时,这大概就是运动社会了。

 

全球化

 

如果我们不能把完全异质的对象当做参照,而是隔离它,与之绝缘,我们将不仅残缺不全,而且会变异。这就像文明史上的“洞喻”一样,我们在洞穴里生活,我们的感觉越是细致,我们离真正的光明越远,离真知大道明德越远。夜郎国早就成为历史,但在全球化时代,它的精神同样被发扬光大。

 

微博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它还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就像文明的记忆或媒介从甲骨、金石、羊皮向纸帛迁移一样,我们注定要移驻到电子媒介中,我们要在数字化生存中创造并检验自身。微博等等承载着重要的功能,从中生长出当代人的知识、信心和存在感。传统的知识或文明大厦没有颠覆,而是因此新成员的加入获得了活力。

 

对很多人来说,在二三十年内经历了农耕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变迁,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从煤油灯、蜡烛光、路灯下的阅读到各种电子阅读器,我们都赶上了。尽管有人感叹阅读的衰落,但以视觉为中心,阅读各类眼前的体制或碎片化信息,以趋近“摩登”而不致落伍,我们很多人的状态仍堪以“如饥似渴”来描述。

 

网络、全球化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仍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以为身边几个人或某些媒体构成的“中国社会”即是我们人生的舞台和视野,那我们也太侮辱华人和人类的知识演进了。在更宽广的世界人文视野面前,眼前的热闹和人物既非真相,也非终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如此教育自己。

 

开放、跟国际惯例接轨、全球化一度是我们社会的时髦话语,转眼间,有人开始说不、不高兴、光荣孤立了。我们似乎是长大了的为地球村民眼红的“亚细亚的孤儿”,敏感、轴得很。但如果心灵封闭、不接受国际社会的惯例,我们的感觉能落于何处呢?社会风潮或时代精神就这样三年五年一变,我们跟着起哄的意义何在呢?

 

全球化冲击了一切固有的体制。国际社会的一些机制和活动,甚至世界体育性组织、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诺贝尔奖等等,今天也在国人心中走下“神坛”;如果它们也参与了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浪潮,它们在人们心中也会大打折扣。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了,我们寻找真知反而更加不易了。

 

卦象

 

随卦是少有的元亨利贞之卦,有追随、相随之象,有流行、喜悦之象。邓丽君的人生跟随卦偏好相关。台湾当局给她的褒扬令很是八股:“砥砺奋发,育成大家范型,柔美婉约,深得风人意旨。”“乃复义不帝秦,行止弗入中土,……大节凛然,辉耀千古,先圣有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斯人有之。叹以英年遽逝,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资矜式。”

 

屯卦跟积累、创造相关,有危机感。张瑞敏先生的人生正是屯卦偏好,他的海尔是当代的常青树,他是少有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的危机感众所周知。“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他不出山东青岛一隅,以企业家身份名贵海内外,自十四大始即是代表,且是十七、十八大的候补。人生可谓利而“建侯”。

 

吴敬琏先生的人生与噬嗑卦的偏好相关。噬嗑卦有吃喝、交易、市场之象,“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吴先生得“吴市场”之誉,既是命中之事,也是他个人的努力。当然,噬嗑卦人“利用狱”,有纠纷之象,一叹。

 

蒋的人生跟艮卦和谦卦的时空偏好相关。艮卦意志坚定,蒋作为二战反法西斯的东方大国领袖当之无愧;艮卦善反省,可解释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记日记、反省自我。艮卦人中“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解释他作为一个有人格期许的君子,不会做出格之事。批评者讽刺他“民主无量、独裁无胆”,似不知知人论世。

 

谦卦时空的偏好有“谦卑”、“利涉大川”,蒋一生东求西寻,或学或盟,卑以自牧,而自性不失。谦卦“勤俭”,蒋勤于事业,生活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只喝白开水。谦卦偏好还有“韬晦”,蒋多次主动下野,而能担一时一国之重。谦卦有成圣成大贤之象,“君子有终”,蒋的晚年可谓善终。

 

孙的人生跟萃卦和归妹卦有关。在清末浑浑噩噩的氛围里,在先进的先觉的革命党立宪党人中,孙都堪称出类拔萃,是以武昌首义跟他无关,大家仍请出前不久在餐馆洗盘子的他就任大总统。萃卦有“聚众”之象,孙的人格魅力使大家听着听着“就跟着他走了”。当然,孙也萃取,他曾说:“我亦读书破万卷也。”

 

归妹卦偏好峻急。严复劝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文回答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执行家也。”孙文为论者诟病的一些言行如急于发动二次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等,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性格问题。归妹卦人可娶名花,孙文一生英雄美人,也算佳话。

 

鲁迅是遁卦。他一生都在弃绝,“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他一生都在逃遁,“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胡适的人生成就跟坤卦偏好相关。在鲁迅以为悲凉或风刀霜剑的时代,胡适却活得平实,甚至有滋有味。“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坤卦有文明文化之象,胡适一生即示范了文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胡适一生面对并参与了科学与玄学、东方西方的交锋对话。当然,胡适更说出了“厚德载物”般的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陈嘉庚先生是蹇卦人,蹇卦人的人生在路上,坎坷、艰难,然而“往蹇来誉”、“大蹇朋来”,蹇卦君子能够“反身修德”。陈先生自承:“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

 

离卦有精神之象,有重明之象。代表某种精神的本.拉登也曾有重明。“9.11”的明火执仗可算一次,他死时的战火可算一次。离卦有贞定之义,拉登的折腾可谓大凶。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突如其来地攻击,拉登住处燃起战火,他被打死,随后被扔葬于大海,正应了离卦第四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令人惊异的是霍金,他的人身存在方式即是“屯”字,他的人生偏好示现的是屯卦的偏好。“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当他从楼梯上摔下来后,居然在轮椅上困顿了四十多年。屯者,难也。但屯也是元亨利贞的,他“勿用有攸往”,却能“利建侯”,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男女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我们文明的演进中,女性代表的是可被认识的全体,是基础;她的本质是迷人的。康德因此把“美”分配给了女人。男性则是要去求知的人。随着男人在人生社会的渐次展开,女性因他而经受变形。她默默奉献,做出了牺牲。而她所承受的,总是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围。

 

人们多爱说,年轻时不懂爱情。但爱情又多在年轻时体验到,后来的男女之爱有太多的社会因素介入。更有返璞归真。“你禁锢的身心就是我全部的精神之谜,而精神,我们曾想象有无数可能。”这个“你”,是“我”的另一半,也是“我”中之“你”。从无数可能返回我们的身心家园,是一种超拔,更是一种实在的建设。

 

我曾说,最优秀的男女雌雄同体。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阳气阴质,我们认识自己也在于对此了然于心,并因此慈悲、创造。那些动辄作践女性或嘲笑男人的人,大概都是对自己的另一半缺乏同情的了解,他们终其一生也许活得热闹,但是孤独;在与身内身外的关系中,他们建立的是统治或被统治关系,难以成为伴侣。

 

社会的文明完善,说到底是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自男人建立绝对统治以来,文明的演进就在于消解男权社会的身心禁锢,如缠足,男尊女卑,等等。这种专制和歧视,几乎无处不在。乡下人多说,谁家闺女被糟蹋了。城里人则说,咱家小子会占便宜。人们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优越得鼻孔朝天;一方面点头哈腰,卑怯到尘埃里。

 

在文明史上,人类对爱和信任的需要一直遭到扭曲和压制。由男女关系出发,我们的人际关系变成了权谋、战争、勾心斗角,普遍专制和等级专制在我们中间建立起来。也因此,在真正的人类解放中,爱情是最具有革命性的。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之间的绝望、浪漫、痛苦、精神探求、神性……等等,都见证了这种爱的实现。

 

经常听人感叹现代社会男女关系紊乱,男人不man,女人不lady,更不用说传统的三从四德。有人为此议论说,男女之战争或斗争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现在仍是男权社会,但男女关系已到了新的阶段。作为反动或新阶段的特征是,男人追娶女人,那个女人要什么生活,就是男人要过的生活。

 

一方面是男女关系的扭曲,一方面是男女仍在实践、创造新的形式。男权、女权都重在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陷入这类思维怪圈里难以自由。事实上,跟一切相对相仇相惜的关系一样,男女关系也会超越其恐惧、支配等传统模式,而走和解和谐。直白地说,男女之间不再有怕,而是尊重和在意。

 

有朋友说,这个时代既缺乏男人的视角,也缺乏女人的维度。占据公共舞台的人,意淫着宫闱秘史、政治风云、经济浪潮、国际纷争时,女人们在暗中笑你们知道么?谈话间来来往往,无非名利二字,何来真理?何来美感?何来爱?……这话令人汗颜,我们社会的男人们都在哪里?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饮食男女中,女人的地位是柔顺的。要做爱不要作战,但暴力者经常乱性,在失意者的意识或强盗逻辑里,做爱就是作战。我们做爱,宣泄的是我们的仇恨、轻蔑、失意和下贱下流。以无知、暴力和数量取胜,来表达对女人、身体和人类的仇恨,是我们最常见的行为。

 

 

 

谈爱当然要涉及性,食色性也。纯粹的、青春的、成全的性真是美好。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比起理想的峻切审美世界,又有某种不悖的神秘处。日常生活的无趣、紧张,到了完全摒除理性、精神的欲望世界里,确实有放松的效果。就像我们看情色文字能调剂一样,人对身体的放肆是对外在强大世界的一种态度。

 

我们的性观念包括女性观念多不堪,其中的猥亵、肮脏、轻蔑,大概只有国人自己知道。王朔说他到美国后,“才知道《花花公子》这样的美国杂志,其实反映的是非常严肃的人的需要和欲望”。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不是大耳贴子抽得你怎么怎么样的那种,或者一下子掉粪坑里的那种”。王朔反观自己,“相比之下,我显得粗鄙”。

 

反省男人对女人的“四F理论”。“找、骗、操、甩”不仅“囊括了强壮男人的性哲学”,而且最终导致“社会的强弱分层掺入了性的差别,强就是男性气质,弱就是女性气质”。西方的研究者如果能够观察我国的太监哲学,大概会惊讶人世间还有比男女强弱关系更糟糕的,能够畸变到太监或太监般蛇蝎阴毒的人格。

 

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或自己的另一半打开,并神奇地充满;那么就会有另外的你我,貌似丰富,实则使人生枯萎。最初的约定:性、爱、婚姻,都那么危险,背叛难以避免。最初的欢爱、发现、欲仙欲死、餍足,都渐行渐远,最终失去爱和爱的能力,成为彻底的孤家寡人。我们越是想跟世界联系,越是发现自己的孤独。

 

性爱美好。青春的、纯粹的、成全的爱多会以为自己已经观止行止,性力的展开极乐而臻于极致,我们甚至以为性爱中的战争、暴力、粗话、脏话是一种终极。但事实上,我们仍能精进而获得一种纯净的、曼妙的、全息感应着的经验。连体入梦的经验,金风玉露的经验,不思量而胜却无数的经验。

 

情爱

 

对真正的男人来说,从一个或尽量少的女人那里能够了解所有的女性。只有流氓无赖、花花公子、风流才子们,才会经历很多女性,而只是占有了一个女人。反之亦然。浪子回头,在各个方向失败了,“才接近你的博大和完整”。据说某人当年一度荒唐,最后在一个女人那里才找到了自己。我读他给她的诗,深信如此。

 

爱上我们自己的爱情并非坏事,要在如何把我们的情感跟人生世界联系起来。真情有力。“如果我们能够给出我们的爱情,不是射在物质和物质间把它自己消损,如果我们能够洗涤,我们小小的恐惧我们的惶惑和暗影,放在大的光明中……”多年前读穆旦的这一诗句,如受电击,从此再也没有丢失过它。

 

爱是真正的革命。在专制和黑暗面前,爱情显示了它那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力量,爱情的自信自觉足与日月同辉。专制压迫到极致,爱到极致;社会黑暗到伤害,爱到伤害并回应了伤害。历史学家们证实,农奴制、黑奴制、一夫多妻制、男权制、种族专制、国家专制,几乎都是被人类的爱情率先也最决绝地抛弃了。

 

男女爱情最为纯洁的,在于它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以简单之极的力量把我们拔出了恶俗,我们卑微或许失败的一生因此得到了升华。这种爱情,已经是并仍然是属于宋庆龄女士的,已经是并仍然是属于林徽因女士的,已经是并仍然是属于鲁迅先生的,已经是并仍然是属于瞿秋白先生的,已经是并仍然是属于王小波先生的……

 

近代以来,爱情甚至抬起了它最柔弱的肩膀,谱写了我们人类争取自由最动人的乐章。从夏完淳、谭嗣同到林觉民,从俄国十二月党人到捷克七七宪章的参与者,到台湾美丽岛事件中的先进分子,……从孙中山,到哈维尔,到曼德拉,都曾经“儿女情长”,这些英雄豪杰都有着心中“最柔软的一块”……

 

听到法大的朋友讲他们80年代的经典爱情。85级新生入学,半年内琼男跟津女相爱,被学校开除。此事被当做反面教材警示86级及后入校学生。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津女回津做了一商场售货员,琼男回家攻读、次年再度入一大学,未几男生因事故而死,津女看视男生家后,赴天涯海角蹈海自杀。

 

对有些人来说,爱情是造化最尊贵的礼物,人们从自己爱的体验中得到智慧,而非经过教条、政权、导师等得到。爱情创造了真实的自我,以此回馈社会健全的个人。骑士精神的五种美德,爱、节欲、勇气、忠诚和礼仪,即有此健康心态。如果有人没有爱的体验,他在人生社会中是不会得到完全满足的。

 

爱在成长,它要从童话进入一种新的世界。童话也许是纯粹二人的拥有,是当事人对纯粹性的拥有。但新世界的爱却要求二人对全宇宙的分享,是当事人对复杂性的拥有。这是一个对心智情感都有着巨大挑战的业,以孔子仁爱、佛之慈悲也在这种业面前让步回避。我们大多数人的爱业最终是一种孽缘。

 

男色女色,青春少年,哪个不愿钟情怀春?情到深处,却又怜惜无语。情深而有欲,情深更可能无欲,因此会有柏拉图式的爱,会有“人类的忧郁”。因为你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因为你我已失去拥抱的安慰。我们从此出发,或者能把自己的生命落实,关怀广大而又具体,优美壮美耽美相辅相成,有侠肝义胆,有儿女情长。

 

我们人类的正向情感在积极的意义上都使自己走向独立、包容,就是说,一切友情、亲情、爱情都得具有这种责任感,否则它会沦为贪婪、嗔习、痴恋,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依赖。尤其亲情,首先要学会独立,即真正的亲情是不给亲人trouble的爱。我们时代的圣贤说,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也给你不爱的人以自由。

 

我曾经说,在我们当代的大陆中国,最优美、最纯洁、最坚不可摧的力量不是自由主义的观念、不是NGO的实践、不是中产阶级的发育,而是爱情。

 

婚姻

 

社会学家会说,婚姻束缚了爱,束缚了“人性”。女人会问男人为什么要来求婚结婚,据说标准答案是,因为爱你爱得不能再爱了。当然,还有一个男女可能都不一定知道的背景答案,因为婚姻超越了爱,乃是人生的第一要事。他爱她,愿意跟她相伴一生,这是人生第一等事。有人因此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就不应该结婚。

 

跟情感一样,婚姻也要经历自己的发展过程。最初是“青春期婚姻”,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婚姻如此,所以才有出轨,如中年男人爱上另一个更年轻美貌的女人;只有经过双方艰难的锻炼,才能进入一体感的神圣婚姻,外人称为“炼金术婚姻”。而未能成功的,则中途夭折,要么离异,要么进入了无性无爱的因循式婚姻。

 

很多时候,名称决定了命运。丈夫一词,在今天几乎演变成“一丈之内才是自己的夫君”之意。诱惑之多,负重太多,我们难以守望“这一个”。但今天的婚姻对男女确实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责怪对方,不能讹诈、勒索、绑架,一厢情愿,要真正跟对方一起成长,一起努力。这里就是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有人问老掉牙的爱情婚姻问题:爱情不成是方法论有问题,婚姻不成是世界观有问题,或者相反;是这样吗?我不知道有没有标准答案,但个人认为不必上升到高远玄妙,我们的存在感也是变动不居,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释放出爱,并把它外化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我们的幸福多跟此相关,即使做了剩男剩女也庶几无愧。

 

多年前遇到一位中文系的师兄,曾在大报工作,1989年后离开,到社会上打工,他后来选择了开出租车。我坐他的出租,听他讲自己的故事:得到妻子理解,甘于平淡无名,挣自己的辛苦钱,攒到钱了置业,日子安顿下来。他写诗,给妻子读诗。远离社会喧嚣,他和妻子过着一种自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