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重点深读

《不忍面对的真相》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5年06月08日

  

  

  一、新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

  作者:冯学荣 著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  

  字数:179千字  

  印刷时间:2015-5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版次:1

  印次:1

  书号:ISBN:978-7-5108-3431-8

  包装:平装

  定价:39.80元

   

  内容简介

   

  人们平素深信不疑的一些“历史常识”,往往未必就是真相。

  朱自清是不是因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的?瞎子阿炳的眼睛因何失明?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吗?……

  作者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30个事件,以凿实的第一手史料为证据,刨根问底,去伪存真,所揭示的许多真相,令人大吃一惊。作者无意哗众取宠,只是把国人不敢面对、不愿面对、不忍面对的史实细节未加掩饰地介绍给大家。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如果国人对历史没有切实的理解,那么不堪回首的历史一定会再现。

   

  作者简介

   

  冯学荣,近年来声名鹊起但又颇具争议的独立学者,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原来如此第2辑:清同治以后150年中国底本》等。

   

  编辑推荐

   

  ★人们平素深信不疑的一些“历史常识”,往往未必就是真相。本书作者无意哗众取宠,只是把国人不敢面对、不愿面对、不忍面对的史实细节未加掩饰地介绍给大家。

  ★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如果国人对历史没有切实的理解,那么不堪回首的历史一定会再现。

   

  二、目录

   

  1. 民国为何不禁枪 / 001

  2. 民国为何光棍多 / 010

  3. 民国为何不禁娼 / 017

  4. 民国为何抓壮丁 / 026

  5. 是谁策划了“北京兵变” / 034

  6.“府院之争”是怎么回事 / 045

  7. 蔡锷是怎样逃离北京的 / 053

  8. 保路运动和股票的故事 / 060

  9. 五四运动再回眸 / 064

  10. 孙中山亲日吗 / 072

  11. 皇姑屯命案新证 / 079

  12. 朱自清之死 / 087

  13. 红领巾的来历 / 092

  14. 黄花岗暴动为何失败 / 097

  15. 冯玉祥为什么倒戈 / 108

  16. 文绣、溥仪离婚始末 / 113

  17. 瞎子阿炳的故事 / 120

  18.“济南惨案”全景解读 / 125

  19. 日本为何管东北叫满洲 / 134

  20.“支那”一词是什么来历 / 141

  21. 日俄战争是争夺东北吗 / 148

  22. 鬼子为何要杀张作霖 / 157

  23.“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 162

  24.“卢沟桥事变”始末 / 169

  25. 上海租界是怎么来的 / 182

  26. 小议反入城运动 / 192

  27.“天津教案”始末 / 199

  28.“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存在吗 / 208

  29. 英国人为何要九龙和新界 / 213

  30.“三个月灭中国”是怎么回事 / 221

   

  三、序言

   

  “常识”一定就是真相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挺奇妙,人们平素深信不疑的“常识”,往往未必就是真相。例如在过去,人们普遍相信臀部丰满的女子容易生男孩,这个“常识”在中国的民间,曾经长期作为村夫野老选择配偶的铁标准之一。但是,现代科学却告诉我们,生男生女,其实取决于男性精子的染色体,与女方臀部是否丰满,完全无关。

 

  谈起中国历史,其实也是如此。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历史常识”,也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比如说日俄战争,人们一般都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而打的一场仗,可是史料和档案却在白纸黑字之间告诉我们,日本和俄国打的这场仗,主要并不是为了争夺东北,而是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再如,人们几乎都相信孙中山亲日。事实上,孙中山只是在早期态度比较亲近日本,而从20世纪20 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开始,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剧变,变成了反日。原来,我们探讨历史要有一个时空坐标,一旦离开了这个时空坐标,人们很容易犯下“刻舟求剑”、“关公战秦琼”式的谬误。

 

  还有,人们都说,蔡锷将军是在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从青楼出发,潜到火车站,偷偷逃出北京的,但是,民国档案却白纸黑字地记录着,蔡锷是向袁世凯请了长期的病假,光明正大、大摇大摆地离开北京的。

 

  再说历史上的“支那”一词,大家伙长期认为这个词是日本鬼子特地造出来羞辱中国人的,但是历史的真相却令人大跌眼镜——原来我们中国的皇帝唐玄宗,老早就在自己的诗文里,称呼中国为“支那”了。

 

  还有音乐家瞎子阿炳的眼睛,人们一般认为,是万恶的旧社会对阿炳进行了摧残,但是,阿炳的朋友乃至他的研究者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尴尬不已的事实——阿炳的失明,竟然是个人生活作风有失检点的后果。

 

  再说那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倒戈”,不少历史爱好者一直相信他此举是出于对国民革命的热爱,可是,张作霖父子及其幕僚的回忆和记述却显示,这其实是张作霖花了120万小洋钱而促成的“杰作”。

 

  大家还记得辛亥革命那一年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吗?长期以来,多少人相信四川的爱国乡绅,是出于民族情感而发起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其实,事件发生背后却与民族企业家炒股亏空的内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文学家朱自清,无数读者朋友曾经以为他是拒绝吃美国面粉而活活饿死的,可是,事实的真相却令人大吃一惊。朱自清真实的死因,是严重的胃病,他的死,和吃不吃美国面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常识”,以及它们面纱后面的真面目,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在这册小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我在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我们时常会被这一类的“常识”所误导,每当我们得知真相时,往往又不忍面对。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如此的颠覆,如此的出人意料,我们不禁惊叹,讹传和谣言的能量,是多么的惊人。

 

  当然,比起讹传和谣言,更有生命力,拥有更伟大能量的,无疑是人们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事实和真相,也总是越来越清晰,它们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愿与读者朋友共勉。

 

  冯学荣

  中国香港

  2015年1月1日

   

  四、精彩书摘

   

  12 朱自清之死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能琅琅上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研究近代史,贵在推敲举证,兼听则明。首先,当时美国的面粉,只是比较便宜,带有一种援助性质,但它并不是免费送的,是要中国人民掏钱买的。

 

  据郭廷以主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这部民国编年史,不认为朱自清是“饿死”的,而认为朱自清是“病死”的。

 

  关于这一说法,证据还很多。

 

  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陆祖德,在其回忆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见《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00页)里,有这样的回忆:

 

  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45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然而,他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拒绝了(美国)这种侮辱性的施舍。他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后一个多月,他就进医院了。而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夫人: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证言的作者陆祖德,并非一个医学人士。让我们来分段解读他的这篇证言:

 

  1.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四十五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

 

  一个成年男子因为患严重的胃溃疡,体重只剩下九十斤了,我们于是知道,在美国面粉到来之前,朱自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陆祖德接着说:朱自清需要营养和治疗。这句话其实缺乏医疗常识。朱自清需要治疗是真,但是说胃病的人需要补充营养,读者中如有当医生的,恐怕未必会同意。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患上严重胃病的人,饮食要十分小心,禁忌诸多,宜吃清淡,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至于要补充营养,恐怕要等到胃病治愈之后吧。况且,再怎么补充营养,也轮不到补充美国面粉。美国面粉实在算不上什么特别的营养品。

 

  2.他(朱自清)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拒绝了美国侮辱性的面粉。

 

  治病和拒绝美国面粉没有逻辑关系,治不起病不意味着吃不上饭。

 

  3.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对妻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你们不要去买美国面粉,否则我会被指自食其言。

 

  那么,朱自清本人是否很穷?是否没有钱吃饭?恐怕也不是。我们来看看《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在1948年病逝之前的那段时间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食藕粉,即呕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朱自清的日记,这一类记载,还有许多。

 

  我们从《朱自清日记》可以看得出以下两点:

 

  1.朱自清不但有饭吃,而且食物还很充足。

 

  2.朱自清在患胃病至逝世前的一段时间,有时候仍然十分贪食。

 

  朱自清不买美国低价面粉,而改喝牛奶、藕粉,可是牛奶、藕粉并不比面粉便宜。由此可知,朱自清的死亡,与食物短缺啊、贫穷啊,实在是无关。我们也可以借此知道,朱自清这个人十分贪食,患上胃病或许与此有关。

 

  朱自清的病情持续恶化。

 

  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历史学家吴晗,写过一篇名叫《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参见《人民日报》1960年11月20日版)的回忆文章,在文中,吴晗回忆:

 

  ……这个时候,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

  吴晗的证言,也清楚地旁证了:朱自清死于胃病。

 

  那么,既然真相是如此,朱自清因胃病致死一案,为何会与“拒领美国面粉”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联系上了呢?其实,那是因为在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一份当时的知识分子发起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字,朱自清这个签字行为,让外界人士作出了以下“想当然”的推断:

 

  1.因为朱自清签了这个字,所以他一定没有领面粉;

 

  2.因为没有领面粉,所以朱自清必然断粮;

 

  3.因为断粮,所以朱自清必然饿死。

 

  就是这样,生拼硬造出了“朱自清拒领美国面粉,不吃嗟来之食壮烈饿死”的谣言,谣言继而成为神话,并写进了我们的历史读物中。

 

  事实上,1948年的中美关系,其实总体是良好的,1948年的美国,也根本不是中国的敌国,因此,无论如何,拒绝购买友邦美国的廉价面粉,只能算个人的选择,算不上什么壮举,也谈不上什么舍生取义的行为。

 

  朱自清的故事,这个版本应该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当然,即便本文澄清了朱自清是死于胃病,而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这也丝毫不影响朱自清作为一个杰出文学家的历史地位。但是,文学家是文学家,胃病是胃病,面粉是面粉,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研究问题,认真求实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