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图书 > 重点深读

《中国禅的智慧》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15日

  

  

  一、新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禅的智慧—杨力说禅》

  书号:978751083464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6

  开本:16

  定价:39.80 元

  印张:19

  装帧: 平装

  字数:327千字

  页码:304页

  封面用纸:铜版纸

  内文用纸:70g胶版

 

  内容简介

 

  禅学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佛禅与儒学、易学、道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佛禅曾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力教授这本《中国禅的智慧——杨力说禅》是她研究佛禅文化的又一次升华。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学者的视角对佛禅文化进行阐述,相信该书将会给国学及佛禅文化爱好者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

 

  杨力 著名作家、国学专家、中医学家、易学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哲医,主讲硕博研究生《易经》《黄帝内经》课程三十余年,曾出版《千古王朝》《千古绝恋》《千古孔子》《千古绝唱》《周文王》等历史小说,《杨力讲易经》《易经哲学大智慧》《杨力全解易经》等数部传统文化专著。此外,几十年间,杨力教授还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等学术巨著。

 

  编辑推荐

 

  著名国学专家、中医学家、易学专家杨力教授全面解读

  为何禅是一盏心灯

  中国禅的奥秘与智慧

  佛禅对中国文化的智慧启示

 

  二、目录

 

  导论章 禅是什么

  一、禅是什么

  二、为何禅是一盏心灯

  三、禅修的目的是解脱

  四、佛禅哲学智慧的启示

  上篇 佛学的传入及佛的博大智慧

  第一章 佛学的传入

  一、中国禅的来龙去脉

  二、中国禅的发展

  三、佛祖是怎样铸成的

  第二章 佛学的基本理论奥义

  第一节 博大精深的佛教悲苦观

  一、佛教的空悲观

  二、佛教为什么要修佛 / 032三、佛教的因果和轮回说

  第二节 佛学哲学的三大命题

  一、“万法唯识”

  二、“阿赖耶识说”

  三、“缘起”理论

  第三章 佛家的修持心法

  第一节 佛家超凡入圣的三法

  一、戒

  二、定

  三、慧

  第二节 佛家修持的玄机及启示

  一、佛家“身心解脱”的启示

  二、佛家“入我我入”的启示

  三、佛家“即身成佛”的启示

  第四章 佛禅入门奥秘

  第一节 二十一个佛禅常识

  一、何谓涅槃

  二、何谓课诵

  三、何谓活佛转世

  四、何谓六道轮回

  五、何谓因果报应

  六、著名禅宗经典有哪些

  七、何谓菩提

  八、何谓观心

  九、佛家为何念“南无阿弥陀佛”

  十、佛诞节是哪天

  十一、腊八粥在什么日子吃

  十二、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是什么

  十三、木鱼象征什么

  十四、禅是什么

  十五、什么是坐禅

  十六、禅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十七、禅宗是什么

  十八、中国禅宗有什么特点

  十九、何谓戒、定、慧

  二十、佛家修心的三大宗旨

  二十一、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第二节 关于中国禅的两个玄机

  一、佛教为何能在中国立足

  二、禅宗为何能在中国大盛

  第三节 神秘的藏密

  一、印密

  二、咒密

  三、神奇的心密三观

  中篇 中国禅的奥秘及智慧

  第一章 禅的奥秘

  一、禅的含义

  二、怎样修禅

  三、禅定与坐禅

  第二章 中国禅的八大玄机

  一、超越常理的玄机

  二、尊重自然本性的玄机

  三、高度自性的玄机

  四、“物我融一”玄机

  五、“无住”玄机

  六、“刹那”玄机

  七、“疑悟”玄机

  八、“自力”玄机

  第三章 禅宗兴衰的启示

  一、禅之兴

  二、禅之衰的现代启示

  三、教育对禅机的借鉴

  第四章 中国十大著名禅师

  一、祖师达摩

  二、慧可二祖

  三、慧能

  四、神秀禅师

  五、神会

  六、普寂禅师

  七、义福禅师

  八、石头禅师

  九、马祖道一禅师

  十、百丈怀海禅师

  第五章 禅的著名公案、故事、语偈智慧

  一、何谓公案

  二、著名公案、故事、语偈智慧

  第六章 著名佛经

  第一节 《心经》

  一、佛门必读经书《心经》

  二、《心经》浅解

  三、显密并举的《心经》

  第二节 《坛经》

  一、禅宗经典《坛经》

  二、《坛经》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金刚经》

  一、大智慧的《金刚经》

  二、《金刚经》的基本思想

  第七章 中国著名佛禅大师

  第一节 慧远

  一、净土宗创始人慧远

  二、慧远的佛教信仰

  三、慧远的千秋功绩

  第二节 慧能

  第三节 玄奘

  一、千古传奇的西域取经

  二、轰动佛界的印度之行

  三、玄奘的佛学功绩

  第四节 宗喀巴

  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

  二、宗喀巴的佛教思想

  三、宗喀巴的千秋功绩

  第八章 著名佛尊和佛陀圣徒

  第一节 著名佛尊和菩萨

  一、释迦牟尼

  二、大日如来佛

  三、无量寿佛

  四、观世音菩萨

  五、文殊菩萨

  六、普贤菩萨

  七、地藏菩萨

  八、弥勒菩萨

  九、药师佛

  十、欢喜佛

  第二节 著名佛陀圣徒

  一、舍利弗

  二、迦叶

  三、阿难

  四、摩诃目犍连

  五、须菩提

  六、富楼那

  七、摩诃迦旃延

  八、阿那律

  九、优婆离

  十、罗睺罗

  第三节 十个佛禅经典故事

  一、佛祖出世的故事

  二、“拈花微笑”的故事

  三、九色鹿的故事

  四、鹿和猎人的故事

  五、佛陀阿难摆脱色惑的故事

  六、阿那律证得“天眼神通”的故事

  七、目连救母的故事

  八、埋雁造塔的故事

  九、韦陀坐像的故事

  十、弥勒佛是胖和尚的故事

  下篇 佛禅对中国文化的智慧启示

  第一章 佛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及影响

  第一节 佛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及影响

  一、佛禅对辩证法思想的贡献

  二、佛禅对伦理的影响

  三、佛禅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佛禅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原因

  一、佛禅与中国古代文化相通应

  二、佛禅在中国的思想基础

  三、佛禅在中国立足的社会根源

  第二章 禅悟智慧对科学艺术的启示

  一、禅悟对创新的启示

  二、顿悟与灵感火山爆发

  三、禅悟是一种机缘

  四、禅悟是一种“物境融一”的境界

  五、禅悟对科学家、艺术家的启示

  六、禅悟对艺术创新的启示

  第三章 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禅对古诗词的影响

  二、禅宗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佛禅对中医学、心理学的启示

  第一节 佛禅对中医学的启示

  一、佛家的悲悯对中医的影响

  二、佛教因果论对中医的影响

  三、佛教对中医心理学的影响

  四、禅学对中医的影响

  第二节 佛咒对心理学的启示

  一、佛咒的奥秘

  二、佛咒的作用

  三、佛咒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四、佛咒对心理学的启示

  五、佛咒与医学

  结束语 禅对中国文化与思维智慧的影响

  一、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禅思对思维智慧的启示

 

  三、序言

 

  博大精深的佛禅

 

  佛禅与道教共同组成中国的两大教,佛寺遍及中华大地,足见佛禅在中国的影响。

 

  为什么佛禅能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生生不息呢?

 

  第一,佛禅强调天下众生平等,不分贵贱、贫富、高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这也是佛禅能够大众化的原因之一。

 

  第二,佛禅力倡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主张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对人心具有强大的震慑力。

 

  第三,佛禅强调戒除一切贪念,这样少一分贪欲,就少了一分罪恶,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更有利于帮助众生摆脱痛苦。以上是佛禅在中国几千年来香火不断的缘由。

 

  我研究及撰写佛禅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我在北大图书馆艰苦坐写二十年,完成《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时写就了佛学卷;第二次是我写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十部中的第五部《千古传奇》,写玄奘到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第三次就是写这本《中国禅的智慧——杨力说禅》,对佛禅再次作了较深入的思考。

 

  我讲佛禅,不是让大家都去归佛,我自己也不是佛禅信徒,我讲佛禅,是为了弘扬国学,为了让大家从博大精深的佛禅中借鉴和汲取一些智慧,帮助我们提高心灵的修养。

 

  最后,愿这本《中国禅的智慧——杨力说禅》和我的《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杨力讲易经》、《杨力讲黄帝内经》、《杨力全解易经》、《易经哲学大智慧》等书一起走进千家万户。

 

  四、精彩书摘

 

  禅是一盏心灯

 

  1. 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禅是一盏心灯。它能开悟人的智慧,指引人的心路。

 

  如何是禅?禅,梵语Dhydna,音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禅包括坐禅、禅定。

 

  禅即是佛,佛即是禅,禅源起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经达摩东渡中土,慧可断臂承传,六组慧能大兴。

 

  禅是印度佛学在中土盛开的一朵奇花,这朵奇花之所以得到中国人的青睐,就是因为它“直指人心”,因为它化繁为简,因为它以心传心。

 

  禅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是印度佛学在中国的一大发展。

 

  2. 为何禅是一盏心灯

 

  禅修要旨在于净虑,净即净息,虑即念虑,静即定,心染除,心镜一定,贪妄尽去,即入净虑之境,净则生慧。佛禅认为“一切业障皆生于妄念”。所以禅定净虑才能生慧。

 

  禅灯的最大智慧就是“无我”、“无相”,如果修持到了不执著相,万有皆无、万法皆空的境界,便能获得般若智慧而进入涅槃境界。

 

  何谓心灯?

 

  心灯,就是强调观心,即观心返照。所谓观心返照即是净心。禅以心为宗,心即禅心。所以,禅悟即心灯智慧。

 

  禅修强调人的本性(自心)是洁净不染的佛心,去除妄念尘染的本心即佛心,这也就是禅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智慧。

 

  心灯如何才能点亮?那就需坐禅、入禅,禅定而生慧,真正的禅宗,时时刻刻都在参禅,时时刻刻都能点亮禅灯。关键就在于要时时刻刻做到心定,即使形不定也可心定。只要自心不动,万相也就不会动。

 

  所以禅灯即心灯,自己的心灯。点亮禅灯其实就是开悟自己的心灯。所以禅灯其实就在自性心中。

 

  3. 禅修的目的是解脱

 

  禅宗的目的是解脱,解脱才能度一切苦厄。

 

  怎样才能解脱?禅强调缘起性空,一切皆因缘而合。所以人生无常,无住,正是这样的空观,才能帮助超越现实,只有超越才能获得解脱。

 

  禅宗一再强调“放下”,突出“倒空”,其实就是要放下一切执著,清空一切染念,才能入静入禅。

 

  如何是超越?

 

  禅宗认为:万法因缘而生,如过眼云烟,不要被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束缚。

 

  禅修要求离尘去染,做到净虑静心,以戒、定、慧进行修持,才能断妄念,离烦恼,才能解脱。

 

  禅认为天下一切皆“刹那生、刹那灭”,都是缘起性空的,这样就不会因执迷于外相而烦恼,而痛苦。

 

  尤其禅宗贵在当下,重在即刻,更要求放下,放下才能解脱。

 

  总之,中国禅宗极为重视心性的修持,认为一切佛皆在自心中,了悟自心,便能了悟万法,所以禅宗的核心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国禅宗把佛学的修心提升到了最高境界,为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禅宗虽然最终已禅佛归一了,但深邃的禅思却已经融入了中国博大的文化艺术之中而生生不息……

 

  十个佛禅常识

  

  佛禅博大精深,蕴含的知识浩如烟海,具有宗教、文化、哲学三融一的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必知的问题,可以找到打开佛禅这扇门的钥匙,管窥佛禅,触摸佛禅。

 

  1.禅是什么

  

  禅,梵文Dhydna,即禅那,译为“静虑”,“思维修”,最早源于印度小乘佛教的“瑜伽”。

 

  禅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又称禅定。禅的修持,包括戒、定、慧三个内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佛教修持方法,目的在于达到禅境,即佛教的涅槃菩提境界。

 

  2.什么是坐禅

  

  修禅虽然在日常住行中皆可入禅,但真正要达到禅的最高境界,则必须“坐禅”。释迦牟尼之所以最终成佛,是因为下了狠心在菩提树下发誓不入菩提不起坐的,因此修禅要坚持“坐禅”。

 

  何谓坐禅?对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也就是说,坐禅虽然要有一定的形体姿态作辅助以约束其行,但淀沉其心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做到禅定。

 

  所谓禅定,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如《慧苑音义》曰:“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又,禅定即定心,定心如牧牛。如《佛遗教经》曰:“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必须做到像《坛经》说的那样:“外离相名禅,内不乱为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坐禅的形式是打坐,即双足跏坐,也就是足加于上之坐法。双足皆盘加于上为全跏,单足加为半跏,表示修禅时之虔诚端庄和严肃。坐禅时端坐姿态,调息调心,必须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乱的程度。这个从修禅到入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佛家通行的戒、定、慧的过程。

 

  3.佛家修心的三大宗旨

 

  佛家无论何宗何派的心性修持,其宗旨无非以下三点。

 

  第一,静能生慧。佛家修心最重视静,因为静能生慧。

 

  第二,断妄念。佛家认为断妄念才能除烦恼,也才能拂去心镜尘埃。正所谓“众生皆具佛心”,只要坚信自心是善良的,洗去尘染就可直见本心。

 

  第三,重大自心。佛家万分重视自己的心性,并以自己的心识为主(即“唯识”),认为这样才能看空客观世界的一切,这叫“观慧”,从而超度生死(“觉悟”)。

 

  4.何谓观心

 

  佛教认为人生悲苦,要解脱苦难,必须从内心自修,正如《大乘心地观经》所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观心即觉察观心,就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获得觉悟(证得涅槃)。观心包括唯识观(二取空观心)、真如观(实相观心)及无念行(觉察观心)三个环节,其中以无念行最为重要。所谓无念行并非无念,而是以正念(善念)排除杂念,尤其是恶念,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要“破染为净”。也就是要净化心态,对于过去的事要已了即了矣,不能再缠心;也就是要断烦恼障,破妄念,戒邪欲,从而达到“无念”。

 

  5.何谓涅槃

 

  涅槃为“灭”之义,灭即度也。度什么?度生死因果,此乃修佛的最终目的。《大乘义章》曰:“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即言涅槃境界为人的智慧的圆满。也就是超脱、解脱,也是熄灭,指众生经修持后熄灭了人的贪欲,摆脱了痛苦,去除了烦恼障后的空无境界。

 

  涅槃即生死,就是说佛家修炼要达到超脱生死,才能解脱痛苦,才能进入涅槃境界。

 

  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两种。有余涅槃经过修持已经铲除了贪欲妄念,排除了烦恼障碍,即已经灭绝了生死之因,超度了生死;无余涅槃则不但灭去了自己的形体,而且灭去了思维智慧,一切都消灭了,来世不再受生,人生所有的痛苦都告结束,达到了彻底的乐果。

 

  6.何谓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体现了佛教的果报轮回。六道即天、人、阿修罗(斗神)、地狱、饿鬼、畜牲六种。众生死后转生于其中的哪一种,取决于生前的善恶,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转生可到。

 

  7.何谓菩提

 

  菩提,梵文Bodhi,即“觉悟”。

 

  斩断一切烦恼才能进入菩提境界,无烦恼也就无菩提,所以有“烦恼即菩提”之说。佛教的宗旨就是超脱一切烦恼,进入菩提境界。

 

  8.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是什么

  

  洁白的莲花在佛教中有三个象征意义:一象征十种善法;二含苞的莲花象征人的心,故又称心莲,包含菩提心;三开放的莲花象征观音菩萨,代表观音菩萨以大悲开启众生的心莲。

 

  9.木鱼象征什么

 

  木鱼是佛教徒诵经及礼佛时用的法器。之所以选用鱼形,是因为鱼昼夜惊醒,因而以之来象征警醒。

 

  10.佛家为何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致敬之意,“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接引佛,也是中国净土宗的佛尊。

 

  “南无阿弥陀佛”全句意为向阿弥陀佛致敬。众生不断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斩断生死轮回,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