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州资讯 > 出版社新闻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座谈会召开

来源:    信息员: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18日
 [摘要]蒋介石日记并非都可靠、都正确,其中谬误和反映蒋介石的个人偏见之处所在都有,但是,这部日记保存着大量信息,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不可不读、不可不用之书。

 

 

 

 

杨天石:蒋介石研究不应再是“雷区”

                                  座谈会现场

   7月16日下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杨天石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黄道炫以及华东师大历史系韩钢教授等嘉宾出席了座谈会。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一书是杨天石所著的“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的第三辑。蒋介石日记始于1915年,终于1972年。中间遗失四年,但仍保存五十三年。上世纪80年代,杨天石即开始关注蒋介石日记。他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一次接触到蒋介石日记的部分摘抄本。在阅读过程中,杨天石发现它有较大的史料价值,于是就开始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研究解读。2006年至2010年,蒋介石日记在美国分批、逐年开放,杨天石先后四次为此前往美国胡佛档案馆,累计用时十个多月,最终得以遍览蒋介石日记原本,并做了非常详细的摘抄。

   在杨天石眼中,“蒋介石日记并非都可靠、都正确,其中谬误和反映蒋介石的个人偏见之处所在都有,但是,这部日记保存着大量信息,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不可不读、不可不用之书。”2002年,杨天石出版了第一本有关蒋介石日记的第一本书——《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并于之后相继推出了三辑“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目前正着手进行第四辑的写作。

   曾景忠在座谈中提出该书涉及的主要是从绥远抗战时期到国民党退出大陆的历史,虽然题为“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却不拘泥于此,而是以蒋介石日记谈及的一些问题为线索,对民国政治史进行专题研究。曾景忠还特别以《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一章为例表明该书有助于揭示民国政治的一些内幕和澄清许多历史误传。曾景忠说:“国内最近这些年开始承认蒋介石抗日了,但一般认为蒋介石是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时才开始抗日的。这本书通过追溯发生在西安事变之前的绥远抗战中蒋介石对阎锡山、傅作义、陈诚等人的指导过程,表明当时蒋介石实际上已经决心抗日并做出了实际行动。”

   曾景忠接着表示对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地位和国共关系的变化。抗战一开始,共产党曾公开表示接受国民政府领导,毛泽东多次表示“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抗战”。在抗战中,共产党力量逐渐强大。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开始和国民党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美国从两党制度考虑,主张国共实行联合政府。从本书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到,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实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受美国影响。美国派赫尔利来华居中调停时,尽量满足了共产党的一些条件和要求,并率先在延安与中共签订了《延安协定》,此举使得蒋介石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如若不同意该协定,国民党难免背上不合作的名声。最终,蒋介石仍然选择拒绝在该协定上签字。通过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解读,辅以相关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在处理此类政治事件时的内心想法。对此,杨天石本人也表示:“迷信日记,专凭日记立论不行,只有傻瓜、笨蛋才这么做,必须广泛收罗各种相关文献加以考核、参证、补充,才有可能读懂日记,进而读懂蒋介石其人及其时代。”

   黄道炫在发言中首先提到了学界对日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的怀疑,在他看来,这种怀疑是正常的。同时进一步表示在历史研究中,任何一种资料都有可怀疑的地方,文献档案也不一定可靠。资料是否可靠关键在于是谁在用,高水准的研究者对史料的运用可以使资料具备可信度。对于蒋介石日记本身,黄道炫表示蒋介石日记和萧军日记是近年来他读过的印象最深的日记。两份日记中都有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灵魂挣扎,“我很佩服蒋介石和萧军在日记里的坦诚态度。蒋介石在20年代成为中国的领袖之后,一定会想到自己的日记会保存下去并被后人看到,但他还是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一些骂人的话。很多看过蒋的日记的人,都会承认其在可靠性上是比较靠谱的。”黄道炫将蒋介石日记喻为一块璞玉,而杨天石这样的研究者则像是精心雕琢的匠人,二者相得益彰。蒋介石日记使得杨天石等民国史学者之前基于档案文献的结论得到了映证,而杨天石的研究对于还原真实的蒋介石形象亦不无裨益。

   韩钢表示虽然自己的专业是中共党史研究,但实际上,党史研究和民国研究密不可分。他以杨天石在80年代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山舰事件”研究举例,认为该研究颠覆了过去的党史叙述,对于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进作用,“使我们弄清楚了过去以为已经弄清楚了但实际上误解了的问题”。同时,韩钢结合对本书的阅读认为杨天石的研究补充了许多历史细节,有助于澄清历史误解。

   学界对“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常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对此,杨天石本人并不认同。他在座谈中表示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批评的是对中共和毛泽东的功绩的否定,自己的书中谈的只是蒋介石,且从未如批评者所言“吹捧蒋介石为抗日英雄”。曾景忠也表示,杨天石在写作时并不是以蒋介石日记为唯一的依据,日记怎么说就信什么,而是辅以大量史料考证,进行审慎严肃的学术研究,“把杨天石说成历史虚无主义,说研究蒋介石是一个罪过,这不符合事实,很不公平。”韩钢也不认同这种批评,甚至直言这是“匪夷所思”的,“杨天石著作绝不是像批判者所说的刻意颠覆一个结论或是把蒋介石是捧成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蒋介石研究自90年代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韩钢认为该领域似乎仍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禁忌,相关研究仍是敏感话题,对历史重新进行描述,澄清一些误解常常会引起一些“类似阶级斗争的警觉”。杨天石结合自己多年的学术历程也认为该研究领域目前仍是“雷区”、“险学”,但实际上努力还原事实真相更有助于赢得民心,尤其是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心。他认为时代变了,对蒋介石的认识也应该有新变化。大陆方面多年来对国民党人的抗战功绩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离还原历史真实还有距离。

   在杨天石看来,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抗战估价不高的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共两党多年来的互相否定和一致争功。两党应该结束这种状况,抛弃“内战时期的情绪”,努力还原历史真实,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同时,蒋介石研究也应该被看成是正常的学术研究,看成是“促进两岸和平关系”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被随便“扣帽子”。通过蒋介石研究正确地评价国民党在历史上的成绩和问题也应看成是大陆体现光明磊落的胸襟和向台湾释放和平友好信号的一部分。